天台街头镇 值得“到其中”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12-08 08:10   

e6c578d7bad472d2504d104631c60098_rB4AiWdUt2CAMukLAAFXQUK5oaw751.jpg

明岩寺

308c6658f2037470da1817a9f6819cb7_rB4AiWdUt2GAXLgrAAG0YvKxYM4210.jpg

西溪桥

fd34c26048dc1c2d15f3ffefda3c6bf6_rB4AiWdUt2OAXMWiAAG6lacIIQ8568.jpg

曹宅三台九明堂

cee180dd6458291aa72029312c01b005_rB4AiWdUt2SAOkYCAALuTcSiMC4856.jpg

寒岩洞

三台九明堂和惊喜不断的古镇老街

曹氏民居在街头镇嘉图东街,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是台州市内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建筑群民居类合院砖木结构之一,2017年被评为省级文保单位。

曹宅“三台九明堂”,是古时天台富裕人家的典型建筑。三台即三进,就是三个分隔的通道,每个通道可以到达三个堂(一中堂二横堂),合起来称三台九明堂。

曹氏先祖曹宗建于乾隆四十年来到街头,经商致富,重视教育,长子曹光熙是国子监学生,次子曹光弼是武举人,兄弟二人还带头捐款,创建了街头镇第一所书院——蓝洲书院(街头镇中心小学前身)。

曹徐亦明是曹氏后人,也是这座老宅的守护者,老人年过八旬,精神矍铄、身姿挺拔,带着我们仔仔细细地走过老宅的每一处角落。

老人说,他和妻子还住在这里,老宅最怕失火、漏水,所以他每天都要里里外外检查一遍。

老宅就在镇中心,位置好,以前也有人想盘下来,拆了盖新房,但被曹徐亦明拒绝了,他甚至还借钱又买下几间房,也不作他用,只为守护。

“有人说我傻嘛,有钱都不要,但我就是不愿意卖,我觉得坚持有意义,你看,现在成省级文保单位了,政府重视了,我没做错的。”

曹宅门口悬着一副“屏山襟水”的清代匾额,原指依山傍水的美好环境,但曹徐亦明又有新见解:“每个人都难免碰到挫折坎坷,会被人误解嘲笑,但我们要以山水一样宽阔的胸襟去宽容他人、做好自己。”

街头镇的老街长1544米,呈“丁”字形东西走向,路面用鹅卵石拼砌而成。

老街直中有弯,呈大“S”形,沿街的铺、馆、舍、过道、穿堂、挑楼、临街楼、前店后院等基本上都是清中晚期建筑。

老街上人不多,游客就更少了,行走在纵横交错的小巷中,常常有惊喜。

古街西头的西溪桥,始建于北宋天圣十年,全桥共由四十根条石组合而成,是昔日天台通往磐安的驿道。

桥旁有口古井,始建于元朝,状如畚斗,又被称作“畚斗井”;井圈的栏柱,是抗战时浙东行署重修安装的。老人说,畚斗井里是来自方山的泉水,水质优良而且永不枯竭。

穿过西溪桥,便是街头镇古街西入口——古茶亭,始建于乾隆五十年,是为路人提供休憩和茶水的场所。

再往前便是龙母殿,也是镇子第一个名字“仙人镇”的由来。龙母殿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北宋,但具体何时而立已无法考证。

岁月变迁,人来人往,很多人离开故土,去外工作求学,老街、老宅、老物件却始终停留在这里,静静守候着同乡人心中的根。

(原标题:天台街头镇 值得“到其中”)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文字 记者 申佩琦 摄影 记者 蒋伟杰 蒋伟杰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