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少疑的杨梅林用的是数字化管理,用上了科技大棚。“通过数字技术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度等生长要素,可以结出大小、甜度不同的杨梅。”曹少疑介绍,通过科技,杨梅也能个性化定制了。“用上大棚,我们还可以延长杨梅采摘期,还可以错峰上市。”何格伦说,传统农业如果往高科技方向钻研,其实很多痛点是可以解决的。
“只要品质足够好,客户就会像自来水一样涌来。”何格伦体会深刻,杨梅上市期间,每天都有几十个客户加她微信,有些客户上午来采摘,觉得好吃,下午又来了。她没想到杨梅的复购率这么高,有一个江苏客户,从杨梅上市开始,一直买到杨梅期结束。
文农旅结合带动村民致富,进军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
“我在银行负责的是营销活动。”何格伦笑着说,把营销用在乡村上,就能走上“文农旅”结合的发展道路。何格伦说,现在做的是先把场口原有的一些资源整合起来,做文农旅的综合性规划。目前,他们已经种植了一些农产品和水果,比如杨梅、西瓜、甜柿、石榴、草莓、菊花,每个季节都有对应的农产品,通过亲子采摘游、研学旅行等活动把周边客户带到乡村。这样做,不仅给自家基地带来收益,也能辐射到周边农户甚至整个场口。“只要有果子成熟,活动就能做起来。”她说。
何格伦举了个例子,当时接手杨梅林的时候,旁边种桃子、养土鸡的农户经常要和他们吵,说客户的车停在路上影响到他们了。“后来我说,来摘杨梅的客户,顺便也能在你们那儿摘桃子、买土鸡呀。”何格伦这样一说,农户就高兴了,本来农户要用大货车把农产品运到城里销售,现在他们就在路边搭起棚子来卖桃子,生意好得不得了。
在夫妻俩自己做了种植示范基地后,他们也慢慢总结,原来他们在做的就是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他们在城区文教路上有一间门市部,公司办公场所在门市部楼上。门市部正面挂着一块灯箱牌,上面是“浙江春蕾乡村振兴社会化服务中心”的介绍。“通过综合性的乡村社会化服务,为乡镇运营和村庄经营找到解决资金、人才、技术不足的路径和方法,解决生产、加工、销售的困难和痛点,从而达到乡村高质量发展,集体增收和农民共同富裕的目的。”在介绍内容下面,还有一句话,也是曹少疑夫妻的信条:“没有振兴不了的乡村,只有找不到的方法和路径。”
在本地的文农旅融合探索的同时,曹少疑夫妻开始进军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今年他们在安徽走出了第一步。“浙江在乡村振兴上是走在前列的,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找到我们这里,因为我们自己有种植基地,有实际操作的东西,他们看了之后很有兴趣。”曹少疑说,在反复沟通后,双方达成合作意向,今年上半年,在安徽成立跨省的强村公司——安徽皖浙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在富阳成立该公司的杭州办事处。“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解决规划、运营、招商、销售等全过程,整套模式与技术都能在安徽落地。”曹少疑说,目前在浙江摸索出来的一些先进做法已经开始复制到安徽了。“我们目前正在服务安庆市望江县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域13000亩,就在长江边上。”他说,农业全产业链的社会化服务会是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对此,他充满信心。
对于乡村,何格伦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如今乡村的环境宜居,硬件设施也有很大改善,但在内容和运营方面仍有欠缺。“乡村的硬件是建设好了,但人还是不多。”她说,希望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让乡村生动活泼起来。
“做农业与做工业很不一样,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农户,他们会把自家产的笋干、枸杞、番薯粉带来给我们,这比我赚了多少钱感觉更好,这是客户对我们的认可。”曹少疑说,扎根农业后,他特别想把自己的同学、校友也“忽悠”进来,乡村太需要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了。“做这样的工作很开心,种瓜得瓜,是带着希望的,得到的也是更真实的幸福感。”他说,希望通过年轻的力量,通过农创客们,慢慢改变大家对乡村和农业的看法,让大家知道,在乡村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