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重器引才
人才沃土释放创新力量,余杭创新引才机制呼应人才需求,探索了一条“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才之路,不断拓宽引才育才渠道,构建引智新格局。
11月9日,余杭区召开2020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余杭分会场暨“国际人才月”启动仪式,余杭聘任的首批“共享人才官”登台亮相,其中包括来自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良渚实验室等单位人力资源(人事工作)负责人。
“共享人才官”来自余杭区各大科研重器,他们将借助其自身的专业优势、平台优势,为双方引进和培育更多顶尖人才、灵魂人物,进一步做大、做活、做优余杭的人才队伍。
不仅有权威专家“共享人才”,更借助行业领军企业负责人等业界“伯乐”以才引才。余杭区和一批知名金融投资机构共同创新成立了金融举荐人才委员会,建立市场化人才举荐体系,借助市场的眼光和标准,在落户余杭的优秀科创项目、初创企业中,从项目获得投资额、科技创新性、创新能力、企业估值、团队纳税贡献等若干方面着手,让“大数据”说话、让“资本”投票,筛选甄别出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优秀人才,并给予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突破机制制约,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余杭还建立“薪酬制”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破除唯学历、职称等传统人才评价倾向,以人才薪酬、股权估值等贡献为影响因子,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股权红利等)不低于20万元的的企业管理人才或者个人在公司中所占股权的估值不低于300万元的人才,可直接予以认定。今年以来,余杭区通过“薪酬制”“举荐制”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287名。
平台创建 服务升级
聚焦平台建设,做精做细服务,凝聚创新创业人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余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数字赋能,人才服务走向智能化。今年7月15日,余杭正式启用国际人才港,创新打造了余杭第一个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形成“专窗+专员+专网”的服务方式。线下设立2000平方米人才办事服务区,配有服务专员8名,对一般人才普惠政策实行“一窗进出、一窗办结”。线上搭建“余杭区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e件事平台”,以23类人才身份为主线创新推出“e车”服务,让各类人才自由定义“一件事”内容,批量办理各种类别服务事项,打造事项办理“最简材料包”,实现材料精简1/3以上,平均办理时间压缩30%以上.。截至目前,各类人才在网上办理人才事项已达4000余项。
除了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余杭还打造新型高能级人才科创平台——杭州未来智造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
这里紧紧围绕“未来工厂”发展方向,重点聚焦“未来智能制造”领域,以“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工信部电子五所服务型制造研究院”两大重点创新平台为支撑,引入阿里云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阿里巴巴迅犀(杭州)数字科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以及浙江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等资源,建设智能工业机器人数字化设计平台等十个实验室(研究中心),力争实现未来智造工程师人才的引进、培育,支持产业、协同创新等一站式集成。
除了平台搭建,队伍建设也是余杭升级人才服务的一大抓手。整合全区人才服务力量,依托服务保障企业专班“亲企办”、服务保障阿里专班“亲橙办”,发挥亲清服务员(部门业务骨干)、亲清直通员(青年企业家)、亲清速递员(企业党务工作者)三支“人才特派员”队伍作用,重点保障好阿里巴巴、之江实验室、浙大医学中心等科研平台,累计向全区3035家规上工业企业、规上(限上)服务企业等企业、重点工程项目派驻服务。此外,余杭区连续三年面向全球百强名校招录人才服务专员100余名,以高层次人才服务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