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向大海——浙江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11-01 08:29   

浙江日报 记者 刘乐平

民营经济强则浙江强,民营企业好则浙江好。

无论是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还是以机制灵活、贴近市场的优势抓住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带来的机遇推动创新发展,民营企业都肩负重要使命、拥有广阔空间。

去年以来,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有的民营企业家形容为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表明我们党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坚定立场,提出有力举措,为民营企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把民营经济做得壮壮的”。一年来,面对发展的严峻形势和困难,我省着眼于民企长远健康发展,部署落实支持民企发展的各项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浙江民企聚焦主业、勤练内功,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翻山越岭向大海。走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的浙江经济,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和巨大空间。政企同心协力,浙江民企正在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越火山

轻装上阵促转型

新的技术革命挑战、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压力,从来不是市场经济的意外,而是竞争机制的常态,摆在企业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转型。

然而,企业转型并非易事,“不转型等死、转型等于找死”现象普遍存在。市场有市场的游戏规则,政府能做什么?让企业轻装上阵,才能真正激发活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

我省针对民营企业的“减负”落实速度快、政策力度大、政策创新多。今年1月,浙江在全国率先确定小微企业按50%幅度顶格减征“六税两费”。4月,浙江还出台了20条新的企业减负政策。目前我省已实现了停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减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差别化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降低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缴纳比例等。今年前三季度,浙江为民营企业减税降费逾千亿元。

卸下沉重的包袱,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55.8%,同比增长19.7%,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2%。

企业在价值链上攀登并没有“自动扶梯”。对于“找不起”市场的中小企业而言,关键在于让创新资源与企业的对接更加顺畅——产业创新综合体正是这样的创新尝试。依托万向研究院,萧山搭建起一个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该综合体诞生至今,已有335家企业利用这个平台展开产学研活动,解决了700多个技术难题。截至目前,全省已建设省、市、县三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68家,其中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65家。

针对市场限制多、准入难等问题,我省打破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我省推出的PPP项目,支持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正在建设的投资项目监管平台,未来可实现民间资本评估、了解PPP项目情况。

有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自然竞相迸发。今年以来,一大批知识型、科技型新浙商不断壮大创业创新主体队伍,有力地推动着浙江经济从传统的工业化经济向现代服务型、创新型和数字经济的转变。

一批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成势,是最好的佐证。我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今年1月至9月,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增长9.1%,9月当月同比增长23.0%。士兰微、矽力杰等龙头企业稳定增长,前三季度铖昌科技等一批亿元规模的设计企业营收增速均超两位数。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刘乐平  编辑:张翟
返回
让企业轻装上阵,才能真正激发活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然而,企业转型并非易事,“不转型等死、转型等于找死”现象普遍存在。4月,浙江还出台了20条新的企业减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