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之下的入局者
正是看到了共享汽车的发展前景,风口中迎来了众多入局者。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370家共享汽车公司完成注册,实际运营公司数量也已超过100家,与汽车共享相关的App超过70个。
杭州一家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的常态就是每天要见好几拨投资人,投资人问的核心问题大同小异:有车吗?合作吗?
饶正华也经常与各种投资机构打交道。“大概已经见了几十家投资机构,就共享汽车市场合作作了探讨。”左中右目前在杭州共享汽车市场中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面对投资公司如此高频的“橄榄枝”,和各种共享汽车的竞相涌入,饶正华表示:“左中右将不忘初心,坚持让交通工具本质回归,打造汽车共享平台。”
正如饶正华所说,这一轮杀入共享汽车领域的,除了滴滴这样的网约车平台,还有很多看似与交通领域不沾边的互联网企业。但在饶正华的理想状态中,具备车企背景、运营车型大多为企业自有的企业更为适合发展共享汽车业务,“这类企业目前也是风投盯得最紧的对象。”
在这个领域的行内人,已经嗅到了“价格战的味道”。且和共享单车以及网约车价格战“味道相似”。刚刚登陆杭州的GoFun,开出了新用户一块钱8小时的价格,而杭州另一共享汽车盼达目前的价格是19块钱1小时,微公交则是20块钱1小时,GoFun一来,就直接把价格“刷低”到了地板价。
“可能很快就能看到免费的共享汽车了。”杭州一家风投企业负责人认为,共享汽车“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来了。抢夺用户是第一步,这也是争夺流量入口。下一个独角兽,有可能就在共享汽车领域。
但胡晓明认为时候未到。“现在谈独角兽还为时尚早。”共享汽车的硬成本摆在那里,靠补贴烧钱打价格战,会让行业承受更大的压力。共享汽车真正的市场爆发期还未来到,企业想要迎来自己的盈利拐点,除了要提升企业的规模、新能源汽车技术成熟等因素,还需要等待政策的逐步完善。
在全国20多个城市投放了4万余辆共享纯电动汽车后,左中右对共享汽车的用户勾勒了一个群体画像:80%以上年龄在22岁到32岁之间,以上下班、购物、游玩、接送、拜访方面的使用率最高,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刚需。10公里以内的需求最为旺盛,因为共享价格便宜,可高度支配目的地,还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来。这让左中右开始探索潜力巨大的三四线市场,目前已在桐庐、富阳上线了3000余辆新能源汽车。
未雨绸缪的监管方
各地政府有意控制共享汽车的规模,共享单车是前车之鉴。
“相较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停放的占地面积要大很多,更重要的是它行驶时很占道路。所以共享汽车更需要及时管控投放数量。”有专家表示,“一旦过度投放,造成交通拥堵,难以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另一个难题是,在一线城市,用户用于支付共享汽车的非驾驶费用远远超过使用汽车本身,停车费等周边成本相当高,如果无法对接政府资源解决停车等问题,汽车的共享就很难实现。
去年交通部、住建部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鼓励分时租赁发展,合理确定分时租赁在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定位,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城市交通出行体系。政府的鼓励态度无疑为共享汽车这一新兴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共享汽车对杭州乃至全国城市交通出行体系的完善都是好的,政府的鼓励将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想想未来城市街道不再拥堵,绕西湖跑一圈畅通无阻,我们会庆幸当时对共享汽车适时适当的鼓励。”杭州市机动车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政府开始鼓励共享汽车发展,当谈到共享汽车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该负责人称:“问题一旦出现,配套监管也必须跟上,我们会持续关注共享汽车行业,规范行业行为。”
事实上,汽车比单车更易于政府管控,关键抓手就是资质与牌照。在给共享汽车安装加速器的同时,政府也让企业投放规模在可控范围内发展。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叶航肯定地告诉记者:“共享经济是人类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发展方向,共享汽车也不例外。”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经济研究员吕淼同样认为,共享汽车实现健康发展,行业自身要有清醒认识,应站在共享单车的肩膀上,不唯资本“马首是瞻”。“如果还是通过补贴用户、制造规模、不断融资来复制成功模式,那么前途堪忧。”她说,“运营商应尽快摒弃烧钱火拼的死循环,通过建立健全用户信用体系、提升团队运营能力、用户体验等方式走得更远,形成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新事物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高热度的市场和无序竞争是新事物发展历练的必经之路,只有经过市场‘自然选择’式的淘汰才能让行业呈现科学健康的发展模式。”叶航认为,“只要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经过历练都会存活下来并获得长久发展,政府应积极扶持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