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回报率高达24%甚至100% 不少老人瞒着子女投资 已遭遇本金赎回困难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08-23 06:35   

“外地项目”到杭州募资很疯狂

银发理财请抵制住高收益诱惑

一年回报率高达24%甚至100% 不少老人瞒着子女投资 已遭遇本金赎回困难

相关:银发理财有什么靠谱的渠道? 国债、长期定存和银行理财产品应是首选

本周三,快报报道了不少外来团队到杭州,以发展项目为名向公众募集资金的事(详见8月20日C01)。见报后,许多老人特地跑来反映情况。他们当中大多都参与了类似项目的投资,有些已经遭遇到了本金赎回困难。

杭州的涂大伯今年投了10万元到山东一个新能源项目上,到现在利息没收到,公司违约后发的《承诺书》倒是收到了三封。从他的反馈来看,目前杭州市场上类似公司十分“疯狂”,比如一家声称运营蓝宝石项目的公司甚至开出了一年翻倍的回报率。

“现在能拿回本金都已经谢天谢地了。”涂大伯希望自己的遭遇能给老年人们提个醒。从这些老人的遭遇来看,老年理财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老年人究竟该如何理财?到底有哪些适合老年人投资的产品呢?本周的快理财周刊上,记者也总结了几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用来揭穿这些投资项目的真面目。同时也介绍一些正规的“银发理财”,供各位参考。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避免上当首要一条是“抵制住诱惑”,尤其是在信息模糊的时候。在投资市场,风险和收益总是对等的。

总经理连真名都不肯露

涂大伯投资的这家公司在朝晖路上,是总部位于山东的一家新能源公司在杭州的分公司。资料显示,这家公司主营新能源,产品销往印尼和孟加拉。但杭州分公司不是来推销产品,而是来募集资金。

按照业务员的说法,公司所处的是朝阳产业,利润率很高,完全能够覆盖一年20%以上的融资成本。在业务员的蛊惑下,涂大伯投资了10万元。但过了没多久,公司告诉他暂时付不出利息了,要延后一阵子,老板特地为此出具了一封《承诺书》解释情况。

看到老板那么诚恳,涂大伯想着只要过阵子能拿到就好。没想到利息没等到,等到了第二封《承诺书》,紧接着是第三封。现在这家公司不但付不起利息,连本金都要分两年才能还清。

“据我们了解,这家公司在杭州募集了540多万,多数是老年人参与。”更令涂大伯担心的是,杭州分公司的总经理用的是“曾用名”,没有投资者知道他的真名叫什么,他本人也始终不肯出示身份证。

为此,他几次三番找总经理理论,并希望总部的老板能到杭州来做出解释,却一直遭到拒绝。“原来合同里写明如果逾期要赔偿金额,现在完全不算数。”涂大伯表示,很多投资者只能被动接受公司提出的方案。

即使按照现在的方式分两年还款,公司的操作也并不透明。有人就怀疑,公司和一些大额的投资者私下达成了约定,先偿还他们的本金,以安抚部分人。

资金掮客专拉老年人入伙

同涂大伯一样,俞大伯也在一家公司做了类似投资,现在也出了一些小问题。他来快报的时候还带来了很多宣传单页,比如一个养猪的项目以2%的月息募集资金,一个医药项目的月息达到了3%。

“他们这个还算是少的,就在武林广场这里,有家做蓝宝石的公司,承诺100%收益率。还有一个项目承诺投资3万元,一年之后能拿到4万。”不过他坦言,这些回报率都太高了,自己不太敢参与。

据他了解,杭州现在有数十家投资管理公司,在运作外来项目,而且数量越来越多。因为项目太多,市场竞争太激烈,居然还出现了资金掮客。

记者尝试联系了其中一位,对方表示,自己与10多个项目都有联系,收益率在2%-3%之间,更高的也有,起投资金要1万元。至于资金的安全性他不愿意多说,只是强调自己也在一些项目里有投资。

“很多掮客也都是老年人,有一定人脉,主动去找投资公司合作,拿回扣。”一位业务员曾告诉俞大伯,有位资金掮客给她拉了150多万投资,涉及了近百位投资者。还有一些掮客自己担心风险只投短期项目,却鼓动其他人投中长期的。

老人最易陷入“思维陷阱”

昨天,记者也联系了杭州公安局经侦支队的相关人员。在了解完情况后,他认为,这些投资公司的行为很有可能涉及非法集资甚至诈骗,“这些公司就是利用老年人信息收集能力不强的弱点,将自己包装成优质的项目,实际上很可能只是空壳公司。”

不久前,浙江警方查处了10余家P2P网贷平台,发现他们伪造抵押信息向公众募集资金。相比之下,这些不知名的外来公司在募集资金时连抵押物都不会出示,只有一些注册信息和文件,连项目照片都很少。

“这些老年人通常是瞒着子女进行投资的,仅靠着个人经验作出判断,很容易陷入人家的圈套。其实有些信息只要让子女帮忙在网上核实一下,就很容易知道真相。”上述人员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接触中记者发现,很多老年人往往投资了多个项目,而且对项目本身以及所处行业并不了解,只听业务员的一面之词,有的已经陷入了业务员营造的“思维陷阱”里。

有位老人就表示,自己的投资行为是响应国家号召,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而事实上,如果一个初创型企业真像业务员所吹嘘的那样,有爆发式增长的能力,完全可以找一两家风险投资,根本不会用这种“散兵游勇”的模式,额外多出管理成本。

三个简单的判别方法

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有问题的公司和项目在设计上都比较“简陋”,只需通过网络就能查出一些问题。下面罗列了三个简单的判别方法,前提是要有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对于老年人来说,遇到这类投资最好先和子女商量一下,由他们提供帮助。

1.最直观的判断方式是收益率。如果一个项目的融资成本都在20%-30%以上,再加上租金、人工等成本,利润率要多高才能赚钱?那么项目所在的行业能取得这么高的利润吗?

以养猪为例,A股多数从事养猪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毛利润也只不过是10%以下,这还不算猪肉周期对企业营收造成的影响。一个养猪项目光资金成本要20%,还要保持稳定盈利,根本不可能。

所以,如果一个项目募资承诺的利息太高,本身就值得怀疑。

2.看公司网站。在介绍时许多业务员习惯把公司夸得很好,但到网上一查就会发现,很多公司根本没有官方网站,所有关于公司的信息只有招聘。既然这些公司运转良好,需要更快发展,本身就有宣传的需要,没有个网站实在说不过去。

另外,有些公司把网站做得很简单,你在上面根本找不到任何关于公司和项目实质性信息,这就要多个心眼了。有了网站信息,不妨根据上面的联系方式打个电话问问,如果公司电话长期没人接,也得注意。

同理,大部分正规公司都很注重门面,如果办公的地方很简陋就需要警觉起来。投资者还可以向写字楼打听一下他们的租期,如果租期太短,说明这个公司不想在这里长期待下去。

3.查产品信息。如果一个公司连产品都搜索不到,拿什么产生利润?以鞍山一家从事医药研发生产的企业为例,业务员声称公司已经推出了多款保健产品,结果她所列举的保健产品均无法在国家药监局查到任何信息,网上也很难找到销售信息,不得不让人心生疑虑。实际上,在信息时代,大部分产品和服务都能在网上找到,看看其他公司的有关信息也有助于判断这些项目的生存前景。(老年人究竟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详见第18版)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梁应杰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本周三,快报报道了不少外来团队到杭州,以发展项目为名向公众募集资金的事(详见8月20日C01)。见报后,许多老人特地跑来反映情况。他们当中大多都参与了类似项目的投资,有些已经遭遇到了本金赎回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