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前,我们争议的是——
“为了打到车,你会加价吗?”
直至2013年风投的大幅动向,人们意识到打车正在迎来变革。
2013年3月,摇摇招车启动第二轮融资,金额达千万美元,投资方依然为红杉资本。
同年4月,快的打车获得阿里巴巴、经纬创投1千万美金的A轮融资,6月开通全国30个城市;
5月,继2012年9月获得金沙江创投300万美元A轮融资后,嘀嘀打车再获腾讯公司1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6月登陆杭城。
资本的注入,让这些软件迅速在各地铺开。就以杭州为例,2013年4月,就有近70%的出租车安装了快的打车。“既快又准”成了这些软件们的强势优点,迅速占领市场。
当时,一个“加价”功能遭到最大的非议,尽管这个功能如今依旧存在,但似乎人们更关注打车返还、免单,关注这一功能的人反倒少了不少。
对消费者来说,加价有好处。记者曾采访一位消费者,从文一西路前往五常大道附近,因为目的地偏僻且恰逢周边没有出租车,客人愿出30元消费招出租车,立刻有师傅接下单子,解了消费者的燃眉之急。
加价也有弊端,也有滨江的消费者反映,明明看到空车经过却不停留,等自己加了小费之后司机又从不远处折了回来,估计司机也摸透了消费者的心理。
“为了打到车,你会加价吗?”一度成为萦绕在消费者心头的问题。
最终,政府的表态为风口浪尖上的打车软件“降了些温度”。
2013年5月下旬,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客运管理局以手机软件存在安全隐患、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为由进行依法监管,打车软件被紧急叫停;
紧接着,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也表示,针对第三方打车软件使得某些司机有了私自议价、加价、挑拣乘客的可能性,正在研究相关管理办法;
7月,《北京市出租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发布;8月,北京市交通委发布了首批4款“官方”手机打车软件,分别是“冠名”了96106之后的易达打车、移步叫车、摇摇招车和嘀嘀打车。
然而,据相关媒体报道,“官方”打车软件正式上线刚4个月就基本夭折。“官方”软件不允许加价是导致司机“变节”的主要原因。使用普通版打车软件,司机能够获得加价叫车的额外收益,但“官方”手机打车软件却规定使用的司机只能(也是必须)按法规收取乘客定额的电召费,也就是即时召车5元,提前4小时召车6元。
杭州也有自己的官方打车软件,委托给杭州交通卫生定位应用有限公司运作。对于第一波热议,杭州市运管局的态度是:不提倡具有加价功能的打车软件,对售后服务有些担忧,并将在官方软件上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