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技术人员加两台自动化机器人设备
相当于原来50人的一条生产线
近日,由杭州市经信委技术装备处牵头,组织了不少企业家走访了一批“机器换人”的示范企业。
在位于杭州余杭工业园区的杭州新坐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近一半的人工生产线已换成了先进的自动化机器设备。“一名技术人员操作两台自动化机器人设备,相当于原来50个人的一条生产线。”杭州新坐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坐标”)总经理助理王丽琴告诉记者。
“以前生产一个气门弹簧盘,需很多道工序,要在每台机器上依次完成,耗时耗力,现在一台机器上完成,只需短短的几分钟,而且精确度更高。”王丽琴说,自从这台定制的多工位组合加工机器人“加盟”后,单位生产效率提升了数倍。
在“新坐标”的加工车间内,一台大型组合机器的机械臂在技术人员的指令下,进行自动抓取、压模、成型,一气呵成,出来的就是锃亮光洁的气门弹簧盘成品。据该公司项目部经理介绍,通过“机器换人”对生产工艺进行了升级换代后,实现了高标准的自动化生产线,加工出来的产品高精度、品质稳定性更好。
“一台机器,相当于60个工人,机械手快速舞动,每分钟120次,误差不会超过0.02毫米,这是比头发丝还要细的距离。”走进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该公司市场部经理吴立华介绍了公司的一款机器人产品。记者发现,在食品包装、快速分拣、激光切割、加工模具,乃至纺织机械中的“穿针引线”,都有机器人的身影。
杭州凯尔达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08年开始进行工业机器人的自主研发,后又与日本著名机器人研发企业合作,进行系统集成研发,2013年计划产量180台,利润率高达50%以上。该公司机器人事业部项目经理魏秀权介绍说,公司出产的工业机器人主要用处是焊接,这在汽车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需求成倍上涨。
“机器人在精确度和工作效率上有人工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我们的焊接机器人只要编好程序就可以自动工作,末端定位精确度可控制在0.5毫米以内。”魏秀权说。
杭州一家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吴先生也在现场仔细地参观,对于机器人的灵活,他很是感慨。吴先生表示,现在工业机器人性能不断提高,而劳动力成本却不断上升,“机器换人”也是他的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很有意向与机器人生产企业再进行详细沟通”。
杭州市经信委技术装备处工作人员方翔说:“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能明显降低企业在用工、原材料、能耗方面的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尤其是在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安全事故等方面效果更突出,有近3/4的受访企业反映可提升20%以上。”
机器人产业要爆发
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杭州市经信委电子信息处陈斌表示,本土制造企业对于“机器换人”的迫切需求,推动了杭州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涌现出一大批优质的机器人企业,如浙江国自机器人公司、杭州中科新松光电有限公司、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杭州通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凯尔达集团有限公司等,都在业界崭露头角。
从杭州市经信委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这些企业今年的发展势头很猛,机器人生产增长速度都在50%以上,最高的达到900%。这种种迹象难道预示着杭州市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春天来了吗?
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其前身系中控研究院机器人事业部。依托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雄厚技术背景,专注于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推广。该公司副总经理朱玲芬说:“国自的机器人产品已覆盖工业制造、自动化服务、科教以及研究等领域,2013年计划生产84台(套),同比增长663.3%,订单增速如此之快,使大家都感到意外”。
朱玲芬认为,目前从整个机器人产业链来看,还处于发展阶段,旺盛的市场需求背后,杭州机器人企业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巡检机器人、移动AGV产品很受市场欢迎。公司下一步将计划投资5000万元重点研发面向汽车零部件行业与锻造行业的自动装配流水线系统、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巡检机器人、智能化物流关键装备及集群调度控制系统。
杭州市自动化协会前不久组织了一批机器人企业,赴余杭的工业企业园区开展产品对接会。杭州市自动化协会秘书长王国耀说:“一方面,杭州本土的制造企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急切地需要机器人产业来助力。另外一方面,机器人的关键部位不能国产化,特别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高精度减速器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导致整机成本较高,机器人价格相对昂贵,企业接受它还需要一个过程。”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杭州机器人产业要走向成熟,攻克核心技术仍然是关键,同时让我们困扰的是,很多企业并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是摆在机器人生产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一道屏障。”
“杭州市机器人产业要爆发,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王国耀说,随着市场需求的井喷,杭州市机器人产业的聚集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产业规模需进一步扩大,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有待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