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柜员做一单业务的成本是网银的十倍以上 互联网金融让银行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3-11-09 06:15   

事实上,互联网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在浙江已经取得成效,2年前,农行嘉善支行在嘉善县姚庄率先实施“网银村”战略,目前,该村80%以上农户开通了网银,不仅优化了当地支付环境,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便利,也为农行服务“三农”提供了新思路。

互联网金融第三大优势就是时下最流行的“大数据”,集中体现在风险防控上。以到商场买衣服为例,商店很难统计客户对哪些衣服有偏好,但在网上,电商平台就能够记录客户点击了哪些店面。

“互联网不但可以分析你的交易数据,还可以分析你的交易欲望、交易痕迹。这一块在真正的金融的分析中是非常重要的。当有很多客户积累以后,再采取大数据来做客户的筛选和风控,互联网金融就会更多地呈现出它的优势。”

传统金融主动“触网”应对挑战

从郭田勇的讲述中可以看到,互联网金融产品已经在支付、贷款、理财等领域迅猛出现,在银行业主做的存、贷、汇这三方面都有所渗透。传统银行业确实面临着史无前例的考验。

不久前郭田勇提出了一个概念,提醒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当心沦为金融业“三农”。“人人都知道农业很重要,但多数农业赚不了什么钱。”郭田勇认为,银行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就好像眼下的通信运营商和微信,看上去互联网做的金融服务归根结底还是要依赖银行,可一旦互联网做大了,反过来就会抢食银行的利润。

这一说法显然也引起了现场金融人士的共鸣。在“高层对话”环节,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周姬昌表示,目前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已经初步体现,近年来中行也陆续将一些传统业务比如中小企业贷款、个人贷款等搬到互联网上,成效显著,现在,中行正在加快传统业务“触网”的步伐,以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对于传统金融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郭田勇提出了三个方向:发展电子渠道,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以及与大数据结合,特别是在大数据领域,银行在这一块先天不足,“曾经有一家大型国有银行招聘了专业团队来做大数据,结果最后还是外包给其他公司。”

疯长的互联网金融亟待监管

最近P2P领域密集曝出平台资金链紧张倒闭的传闻,杭州中民贷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陈枫颇为担心接下来P2P平台面临的政策风险。特地就此向杭州市金融办副主任胡晓翔与郭田勇请教。

胡晓翔首先肯定了P2P存在的合理性:“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代表,P2P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方面更有效率,是民间资本阳光化的一种有益尝试。”随后他表示,在国家尚出台更明确的细则之前,P2P平台一定不能触及“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这两条红线。

“互联网金融发展到现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出现问题比较多的就是P2P。”郭田勇分析,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得益于本身带来的正面效应。而按照发展规律来看,随着参与机构和资本数量的增加,一些负面效应会不断显现。这就需要国家进行有效引导和监管。

“现在相关部门对互联网金融还是‘吃不透、拿不准’的态度,有的甚至搞一刀切,不利于行业发展。”不过郭田勇透露,目前国家已经组建由央行、银监会等各部门组成的监管联席会议,专门研究互联网金融政策,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监管。最后郭田勇用“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形容P2P,并认为这个行业会在一轮大洗牌之后“吹尽黄沙始见金”。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梁应杰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