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少雨也是原因
梭子蟹产量大增,和今年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关系。
梭子蟹主要摄食双壳贝类,其次为小鱼、甲壳类生物,偶尔也摄食水藻嫩芽。它通常白天潜于泥沙中,傍晚和夜间四处游动并大量摄食。
梭子蟹最适宜生长海水温度是25℃~28℃,最适盐度25%~30%。养殖螃蟹的人知道,在这个区间内,温度、盐度升高对梭子蟹的繁育生长有促进作用。
今年夏天以来,避暑胜地舟山也有突破40℃的高温天气,海水温度 也一直保持在梭子蟹生长区间内。
更重要的是,很多上游地区的高温少雨天气,造成入海河流所带来的淡水减少,因此舟山近海海水盐度稍稍上升,螃蟹繁育的活跃度也有所增加。
“如果适量再来些弱台风,带来更多的饵料,梭子蟹的数量恐怕还要增多。”徐汉祥表示。
“热水蟹”隐忧
这么多的梭子蟹,会不会对海洋环境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造成生态系统失衡?
其实倒不必顾虑。不要忘了,梭子蟹最大的天敌,其实是人类。
“不用担心梭子蟹会造成生态影响,首先它是固有生物,并非外来引进;其次,我们有强大的捕捞力量,再多的螃蟹,也能捕光。”徐汉祥说。
但是,在他看来,大丰收虽然对生态环境暂无影响,但对梭子蟹族群本身,却有隐忧。
专业的吃货知道,梭子蟹一年有两次渔汛,因此也就有了“冷水蟹”和“热水蟹”的天壤之别。
一只梭子蟹,从幼蟹到成蟹再到自然死亡的生长周期为2年。正常情况下,梭子蟹在春季产卵,此时新生的幼蟹到了八月份,就会长成“少年”,一部分会被捕捞,但个头较小,也不带蟹膏。
而没被捕捞留在海里的少年蟹,再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到了春节前后长成“青年蟹”,个头肥大不说,还长有鲜美的蟹膏。不过,和8月相比,这时的梭子蟹产量较小,价格也会更贵。
徐汉祥介绍,近年来梭子蟹对捕捞过度产生了反馈机制,它的“生物钟”发生了变化。一些梭子蟹,开始在晚秋季节产卵,经过大半年的生长,到了第二年8月,和正常的“少年蟹”一起被捕捞上岸,这就是俗称的“热水蟹”。相较“冷水蟹”的鲜肥,“热水蟹”肉质松散,口味一般,捕捞上岸后也容易死亡。现在这个季节捕捞上来的梭子蟹,正是专业吃货们不屑一顾的“热水蟹”。
“如果仅是口味有差也就罢了。我们担心的是,近年‘热水蟹’数量不断增多,会对梭子蟹族群构成产生改变。今年3到5月,我们发现,海中的‘热水蟹’亲体,比去年又上升了20%左右。而带鱼等经济鱼类,产卵期也在不断延长。”徐汉祥不无担忧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