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年的《万物开新》,我们在寒冬消退后迎来了蓬勃的春天;到年末《我在良渚等你来》,刚经历过亚运会的杭州又一次站在世界面前——2023年的杭州,有大事件,也有小温情,我们始终在一起,与这座城市同呼吸。那些曾照耀在身上的阳光,又将照亮我们的新一年。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史青)时光催促,旧年已尽。寒风将与夜色同时退去,人们的笑颜正悄然回还。不知不觉间,你是否看见,后园的梅花最鲜艳的时分已经到来? 1 2023年,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在我们身边,究竟发生了哪些值得关注的事件?哪些事件将对未来产生巨大或者微妙的变化?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中国经济回升向好;俄乌战争未了,又新添巴以冲突;ChatGPT聊天机器人横空出世,“文心一言”掀起“学习的革命”;刀郎的《罗刹海市》遭莫名追捧,甚至成了广场舞大妈的首选曲;《长安三万里》和《奥本海默》热映;作家余华反复成为微博热搜,个人照还被网友说和“潦草小狗”撞脸……365天的流逝,没有一个年份是单调的、干瘪的。 让我从西湖副刊悦览周刊一年的文章里,采撷片段,这些事件构成了我们丰富而美好的日常,也让我们珍惜每一个当下。 对于杭州人来说,这一年,没有比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更瞩目的了。这场难得的国际性体育盛会,蓄积起了市民极大的热情,哪怕平时与体育有些隔膜的人们,也在关切“大小莲花”那边的动静,或让家人在亚运官方网站购票,进入附近的赛场摇旗呐喊。“这团信念之火的光芒闪烁,也照亮着杭州市民对亚运的期待、对体育的热爱、对生活的憧憬、对梦想的追逐,以及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体育精神的传承。”(寒白:《传承之焰》,2023年9月8日)我曾经专程前往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听王昀教授和几位青年教师讲述亚运火炬形象设计的全过程及设计理念、灵感巧思和趣闻花絮。“薪火”燃起,一路传递。火种既被握于手中,我们就已拥有获取光明、友情、正义和成功的力量。 “残健共建,我们奔跑的姿势,就是你的姿势。”(老残:《奔跑的另一种姿势》,2023年7月14日)其实,亚残运会上卓越的拼搏者,以优美矫健之姿,呈现极度的坚韧、刻苦和自强,甚至消弭了身体上的残缺,他们更是赛场上的英雄。“运动员快走两步,用一只脚做支点,绕着旋转一圈,球随着身体动作以一种优雅的弧度飞出……”(彭丽芬:《文明·盲人门球馆里的一束光》,2023年8月25日)这是对塘栖盲人门球基地内,一群盲人门球运动员训练场景的诗一般的描述。偌大而安静的场馆内,专注的盲人运动员不断转动身体,球与地板碰撞时“砰砰”之声异常清脆,在场馆外的古镇、古桥,青翠掩映的碧水上空回荡,这是多么让人陶醉的运动之美、人生之美啊! 2 不过,对于广大普通人来说,人生之美的常态往往是劳动本身。2023年的春天,街巷和大厦之间奔忙着满血复活的人们。当世界的联结越来越紧密,劳动者的状态也在不断更新。 新的职业在这个年份不断冒涌,而人们对此已见怪不怪。王先生的工作是“提示词工程师(Prompt Engineer)”,专门负责开发和设计人工智能系统中的提示词。小张扮演的是密室游戏《盗墓笔记》中的“王胖子”。他的工作被称为密室NPC(Non-Player Character,即游戏里的非玩家角色),其任务是帮助玩家代入角色,寻找线索,并负责推动剧情。赵先生则时刻关注着数公里外一家养鸡场的实时生产情况,他参与设计的智慧养殖大数据平台,全时段监测鸡的健康指标以及鸡舍的环境、温度、湿度等,不过他的职业有一个高深而牛掰的新名字:“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大量闻所未闻的新工作一下子冒了出来,仅仅是养老行业就出现了诸如智慧适老化环境设计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等等我们没有听说过的新职业。”(岑嵘:《致敬新型劳动者》,2023年4月28日)人社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净增了158个新职业,其中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这都是新一轮工业革命带动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必然结果。 “孙子说:‘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就跟平时跟别人讲话一样,说错了可以重来,说多了也可以删除。’哦!我就随口说,年轻人都在玩B站,我也想当UP主,可以吗?”(江敏慈:《90岁以后,我在B站当UP主》,2023年10月20日)为什么不可以?江敏慈老人很快学会了利用手机微信买菜、付款、挂号看病、网上打车,并在孙子的帮助下录制、编辑、发布了第一个视频,播放量达到500多万,关注人数超200万。在B站当UP主由此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你能说网上没有人间烟火味? “南宋二十三坊巷”中最有杭州味的小巷大马弄,清晨六七点,“穿着睡衣便服的叔叔大伯阿姨婶婶已经提着菜篮一窝蜂往里钻。买卖声,还价声,咣当咣当,仿佛整座城市被敲醒。”(陆彦:《早安,杭州》2023年11月17日)一位本地老奶奶现做现卖卷鸡、素烧鹅、四喜烤麸、素鸡、素肠、腊笋烧肉、红烧蹄髈、梅干菜红烧肉……做小吃生意已经20多年她还有着诸多加工食品的秘诀,让你不得不服。而在一家豆浆店,三位穿得很体面的老人自带碗筷,喝着咸豆浆,咬着大饼油条,脸上洋溢着快活、满足。这家豆浆店多次得到过本地媒体的报道,但老板好像总是事不关己的样子。或许最让他感知的,是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个早晨也都是一个新的早晨。 3 一场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2023年3月28日在杭州蝴蝶剧场开演后,通过半年多时间在网络的传播、发酵,上座率一路飙升,最终一票难求。在后来的线上直播中,竟吸引了近925万人次观看,其中70%是非传统越剧戏迷的年轻观众。“生命不息,血脉中的戏曲DNA弦歌不绝,唤起它的必然是全新表现形式,被唤醒的还有无关年龄段的每个人心中的年轻人,唤醒的是对艺术审美的需求,是对人文精神的关怀,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宓可红:《亦成戏中人》,2023年12月8日) 而在南宋官窑博物馆,这个承载和讲解传统陶瓷文化的场所,一场场实验性的展示正在进行。“我们在‘南宋临安人的一天’特展中玩起了cosplay的穿越式讲解;在‘银·宴——奥地利施瓦策瑙古堡银器展’开设西方宴会礼仪小课堂及下午茶时光;在‘锁匙——先秦印纹硬陶·原始瓷器特展’推出精彩的学术讲座,并以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造型和图案设计卡通饼干回馈观众;在‘长安春——走进一带一路中的大唐盛世’特展中,首次尝试在闭馆时刻让观众走入封闭的展厅,打破展柜玻璃的阻断,无遮挡观赏文物……”(方忆:《众妙之门》,2023年5月19日)不满足于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点,让观众收获知识的同时也体验观展的乐趣,构筑起普通人的美好生活与幸福日常,如是,去博物馆消磨时光,在这一年又形成了新的热潮。 City Walk,在城市里或随意漫步或探寻一些特色的景观,对城市的历史、人文、景象进行无目的却有个人深度的体验。为什么非要把旅游与疲倦这两个词纠缠在一起呢?“放慢脚步,不要追逐,沉浸下去。真实且独一无二的感知,在旅程中散发开来,像凝结的冰,既透明,又醒目。”(戴维:《来吧,我们一起漫游》,2023年8月4日)在凌晨的硬座车厢,你能看到最真实的渴睡的脸,就像一座沉睡的山谷,直到下一站快到了,列车员洪亮的嗓音响起。并非苦行僧般的自虐,而是让我们接近了更真实的世界,获得了更真切的心灵感受。是的,就眼下年轻人的旅行方式而言,从物质享受到精神需求的这层转变,正应和并引领着时代之变。 4 事实上,2023年的最后一天,从杭州返回老家的我,选择的正是绿皮的硬座列车。经过改造的萧甬线上,往来的列车之多,超出了我的预想,它们大多是邮车、罐车、冷藏车、集装箱车和传出牛羊叫唤声的棚车。车厢里座无虚席,景色在车窗外缓缓退去。“江南的水光中,藏着的是内心的雅致和怀念,是雨打在瓦片上的滴答声,声音与声音之间,有一点点的小富即安,但更多的是一种闲适,仿佛钱塘江畔的风,随意地吹在我们的身上。这,大约是人生的一种理想生活了。”(李郁葱:《秋光中的江南》,2023年11月10日)此刻是冬日,掠过窗口的池塘河湖,阳光下显得更晶莹了。一年的时光如此匆促,来不及做下更多即已消遁,迫使我们不得不想方设法拖住时光的衣角,哪怕只能多驻留片刻。 但我们往往不满足于小富即安的闲适,在新的一年里依然放开疾行的步子。“父亲顶不喜欢‘新年大发’‘恭喜发财’这样俗套的词,他喜欢‘鹤鸣九皋’‘春日暄和’这样雅致的成语。父亲只有小学文化,没有系统学过平平仄仄,对偶、押韵虽有瑕疵,但毕竟是体现父亲的心境之作。这些对联串联起来,就是父亲的一生。”(傅淑青:《父亲的年对》,2023年1月20日)“颇思灯火亲馀暇,却恨江湖枉过年。”(宋·赵蕃)一年过去了,我们心犹不甘;一年又来了,我们满怀期冀。在暄和的春日里谛听嘹亮的鸣叫,怀揣新的热望总能让我们激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