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欢颜 | 晓芳(植物爱好者,文职人员) 木芙蓉在杭州的各公园和小区里是栽种得极多的,算是秋季开花的主力军了。木芙蓉这个名称的由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的解释是:“此花艳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莲之名”。作为锦葵科家族的一员,木芙蓉的颜值的确可圈可点。花型大、色彩清丽,一朵花只开一天,朝开暮合,花色一日三变。特别是重瓣品种,颜色变化极明显,从初开的淡粉,到盛开时的粉红,最后到傍晚花谢时的酡红。因此,木芙蓉又被叫作“三醉芙蓉”。木芙蓉花色三变的奥秘,在于花瓣细胞内的花青素浓度和酸碱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因而花的颜色也随之变化。 木芙蓉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花期通常是8到10月。然而今年7月,乌龟潭边的木芙蓉就开了,而且还不是零星开放,好多株都在开。我有些凌乱了,要知道木芙蓉还有一个别称叫“拒霜花”,是因为它不畏秋霜,在百花凋零的秋天开放。7月尚在伏中,这拒霜花就开了。我留意了一下,开花的都是单瓣的,重瓣的品种连花骨朵儿都还没长。回来查了,确实有单瓣比重瓣开花早的说法。相比之下,我倒是喜欢单瓣花,简洁大方,5个花瓣,绢的质感,白色或淡红色,后变深红色,花瓣基部有黄色色块,上面缀有紫红色斑点。碗口大的花里簇生着雄蕊,个个顶着黄色的花药,花柱俏皮地伸出外头像个吸盘,在枝头招摇,随风而颤。《群芳谱》里对它的总结是:“此花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矣。” 木芙蓉原产于我国湖南,再加上有唐代诗人谭用之“秋风万里芙蓉国”诗句的加持,湖南便有了“芙蓉国”的雅称。而成都“蓉城”的别号也跟木芙蓉有关,据《成都记》载:“孟后主成都城上遍种芙蓉,每至秋,四十里如锦绣,高下相照,因名锦城”。木芙蓉在我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且一直受到追捧,历代文人不吝笔墨为它写下传世佳句,白居易有“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之句,苏轼有“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之说,王安石曾写下“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浓”。明代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中说:“芙蓉宜植池岸,临水为佳;若他处植之,绝无丰致”。因而,木芙蓉经常被种在公园的水边,取临水照芙蓉之意。 浙南的瓯江,历史上曾被称作芙蓉江,有记载说瓯江两岸曾广植木芙蓉,繁花若霞。《瓯江逸志》里也说:“温州芙蓉,高与梧桐等,八月杪即放花,九月特盛,遍地有之……最妙者名醉芙蓉,晨起白色,午后淡红,晚则变为深红,其树宛若梧桐,殊堪赏玩。瓯江又名芙蓉江,盖谓此也。”相传温州江心屿文信国公祠中曾有一株木芙蓉,花开万朵,将寥廓江天、寒山秋色,点染得灿烂异常。现在,应该是没有了,要我说,再种上一株,重现当年的盛景,也挺好的。我家楼下原来有一株硕大的重瓣木芙蓉,每年秋天花开满树,相当好看,但是小区整治改造以后,这株树就不知所终,甚是可惜。 木芙蓉不仅有好看的皮嚢,而且用途还颇多。它的花叶供药用,有清肺、凉血、散热和解毒之功效。茎皮的纤维柔韧性强、耐水,可用来做纺织、绳索的原料,还能用来造纸。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写到了著名的“薛涛笺”的制作原料:“四川薛涛笺,亦芙蓉皮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当时薛涛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不在质料也。”而长恨歌里提到的“芙蓉帐”也就是用芙蓉花染缯制成的帐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