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看电影《蜀山传》,惊心动魄,导演徐克用现代之手,穿越时空,再现了一个神话时代的蜀山,很玄幻,亦很真实,让一个传说变得触手可摸。蜀山,它就是一个神话,就是一个传说,与蓬莱、方丈、瀛洲同。 天下究竟有多少蜀山?说不清,道不明。我要说的,是钱塘的蜀山。“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杭州向东,这是钱塘区唯一一座山,也是杭州的东山。想象月出东山,想象惊涛拍岸,像是一幅带仙气的图画。 蜀山的神话时代 蜀山,位于河庄乡,海拔44米,因昔日孤立海边,故名“蜀山”。 这是《萧山县志》的记载,从文字看,蜀山因孤立海边,故名蜀山,与烟涛微茫信难求的瀛洲同理。过去,仙山难见,仙山难求。秦始皇当年派徐福多次东渡,入海寻找仙山,求仙问药,终不可得。以现在可考的文字推断,春秋战国之前,蜀山应在海中。当时,钱塘江江面辽阔,北岸与现在近似,南岸在原北海塘一线,现龛山、赭山、乌龟山、白虎山、青龙山、蜀山等等小山,皆在江中。准确地说,是时,钱塘江不像一条江,而是一片海。那些山还不是山,而是岛。以此,蜀山亦是仙山,命名为“蜀山”,或亦源于此。 至于蜀山到底何时称“蜀山”,现不可考。我们可循着仙山这个传说,去看一看蜀山的神话时代。 华夏的历史,史前时代,是神话时代,是三皇五帝的时代,起自天皇终于帝舜。比较一致的说法,“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伏羲、女娲、神农”为人皇,舜之后,进入夏禹时代,文字出现,进入纪元时代。以时间推算,良渚文化即为三皇五帝时代,而良渚文化约自公元前3300年开始,是吴越文化的重要源头。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蜀山经两次发掘,有良渚文化层堆积,出土骨镞、石器、玉琮、玉锥形器物等,玉琮是史前权力的象征。以此可见,自神话时代起,就有吴越先民在蜀山活动,与良渚文化应出同源。 黄天厚土,我们的脚下,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埋藏了太多的神话和秘密。人们一直说,沙地是一块新生的土地,没多少历史文化,但一往下挖,便可知道,历史的文脉在大地延伸,一直延伸到了华夏的神话时代。 再之前,还有没有历史? 我说:肯定有。蜀山到这个地球,比人类、比神话要早得多得多。至于它什么时候开始进入神代时代,什么时候开始称为“蜀山”,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可考的,五千多年以前,吴越先人就开始在蜀山一带活动。 可以想象。在历史更深的地方,如果有一双万能的手可以把地底下所有的秘密都发掘出来,一定可以发现更为久远的历史,更为丰富的文明。比如跨湖桥文化层把华夏的文明史向前推至八千年。如果再往下挖,是不是可以挖到更深的历史,是不是会挖出更多的秘密? 但是,如果所有的秘密都不成为秘密,那是否也会让人遗憾?那么,还是让大地保留一些秘密,让蜀山保留一些秘密。如此,我们在说起蜀山的时候,它才神秘,才更像是一座仙山! 蜀山的青铜时代 翻阅蜀山,会突然发觉神话时代如此辽阔,那时,结绳记事,一个结,动辄数百年,成千上万年,时光飞逝,光阴流转,百年近代史,七十年现代史,相较之下,近乎可以忽略。然对于人生来说,每一天,都无法忽略。 拨开缭绕神话时代的云雾,蜀山进入商周时代。青铜的气息开始升腾,青铜刀、青铜矛、青铜镞,典型的商周气质。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有鼎、釜、簋、豆、盘、盆、瓮、罐、滤器,有纺轮、网坠,器物以泥质陶和印纹硬陶为主,少量黑衣陶,印纹有云雷、圆点、回纹、席纹等等,与上海马桥文化、宁波河姆渡文化类似。从地理位置看,蜀山当时处于马桥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跨湖桥文化的区域中心,各文化之间囿于当时人类的活动半径,应该不会和今天一样有紧密的联系和频繁的交流,但冥冥之中,蜀山文化与四种典型文化层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以植物拟,人类似乎亦如麦地,一块地,那么多的麦子,此与彼之间,没有交流,也没有谁来喊口令,但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抽枝,什么时候长叶,什么时候鼓穗,什么时候灌浆,什么时候成熟,都有定数。每一粒麦子都知道,步调一致,随季节一路同行。人类的发展,全球各地的古文明,华夏各地的旧石器文明,新石器文化,或有先后,但步调基本一致。人类到什么时候该成熟到何种程度,发展到哪类文明,似乎也有一双自然之手在缓缓推动。 据当时参与发掘的省考古队专家说,蜀山文化主体应为殷商或西周早期。从发掘的器物看,当时,先人们已经会炼铜,会制陶,且制陶的工艺很高。各种形制,制完泥坯后,还要在上面用陶拍拍打出各式印纹。蜀山先民已经不再使用原始的刻画印文,刻画印文费时费力,一天画不了一个。拍打印纹,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可以大量生产陶器。当时出土的二百多件文物,以印纹陶器居多。还有好多碎片,未计。当时的先人,会纺线,会渔猎,陶制的纺轮、网坠,形制已十分成熟。 公元2000年前后,我曾在蜀山南麓捡拾到印纹陶数片。陶片很小,散落各处,估计也没什么文物价值,我现在仍无法想象先人是如何制作这些陶器的,因为即使在数千年以后,如果不借用现代工具要我们来制作一个陶器,仍会相当笨拙,无法成形。 自商周之后,青铜器开始泛滥,大量用于行军打仗。春秋伊始,剑刃向内,文明与文明的刀剑,开始碰撞。在春秋战国时期,蜀山、青龙山、白虎山一线仍处于钱塘江之中,是当时吴越两国的分界。是时,江阔如海,钱塘江的潮水还没有成形,没有像今天这样汹涌。南岸,在现瓜沥至西兴北海塘一线;北岸,与现在基本同。航坞山据说是越王的造船厂,城山用来屯兵。 吴王逐鹿中原,要解决后患,必要除去越国。而越国要问鼎中原,必要除去吴国。不论是吴王伐越,还是越国攻吴,蜀山一带都曾是战争的前线。 从蜀山文化堆积层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宋元的历史在蜀山并不明显。或许,经过青铜时代的辉煌,春秋时期那场吴越争霸熄灭了文明的光焰。先人离去,历史在此按下了暂停键。 在浙江博物馆,隔着厚厚的玻璃,你才会清晰地看见:淌过2500多年时间的长河,越王勾践剑上青铜的光芒仍如此耀眼! 先人的智慧,让人汗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