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千帆竞 长风万里向未来
杭州日报讯 海阔天空,扬帆弄潮。
这是杭州博士后大放异彩的时代。
数以千计的在杭博士后闪亮登场,在城市创新发展中挑大梁、当主角,携手广大杭企攻克核心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奋力跨越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实现从“0到1”的精彩一跃。钱塘大地上,创新动能竞相奔涌,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杭州实现博士后工作“百站千人”的历史性突破。
博士后是处于创新创造黄金年龄的青年科技人才。历经26年耕耘、变革,杭州汇聚起博士后“杭”向未来的强大磁吸力,也亮出了领先全国同类城市的优异“战绩”:
135家,这是杭州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的数量;1086人,这是杭州今年新进站的博士后人数;4539.8亿元,这是在杭博士后成果转化新增产值……
如何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如何激活人才创新潜能、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杭州从博士后破题,从供给侧、需求侧、服务侧着手,推动人才引育和成果转化同向发力,率先走出了“以赛引才、立足产业、优化服务”的博士后成果转化新路径。
这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杭州探索,这是科教人才一体攀登的杭州实践,更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杭州魄力!
“当前,杭州已站上‘后亚运、两万亿、超大城市’的新起点,我们趋势而上、多措并举,放眼世界、广纳英才,欢迎广大博士后走进杭州、扎根杭州,携手续写科技与创新共舞、人才与产业交融、城市与人才同行的精彩华章。”杭州市人力社保局主要负责人董悦表示。
以赛引才 为有源头活水来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回答时代之问,回应发展所需。2023年,中国·杭州博士后科创精英赛应运而生。
青年、科技、创新……大赛将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肩负起杭州加速集聚博士后、激活人才创新潜能、链接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的重要使命。
这是博士后制度在杭落地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覆盖面最广的赛事,为展现博士后的创新创业潜能搭建平台。
在范围上,立足杭州,面向全球。两届大赛累计收到700多个来自全球的科创项目。在杭州,联动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国科大杭高院等高校和新型研发机构;在海外,主创人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顶级学府。
在领域上,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从智能制造到低空经济,从芯片到新能源,从创新药到脑机智能,项目充分契合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
在类型上,立足大赛,多方联动。赛场外同步举行路演、对接会等活动,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人才构筑起互通互促的“立交桥”。
这也是杭州在全国同类城市中首开先河,为助力博士后成果转化量身打造的专属赛事,多维度打通转化源头。
看导向,重点聚焦高科技含量、高技术成熟度、高市场潜力的项目,为在杭转化奠定基础。
看赛程,选手在层层选拔中打磨项目,由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组成的评审团,从技术成熟、市场潜力、产业适配等方面点评指导,帮助项目在顶层设计中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引导博士后以成果转化为导向进行研究。
看成果,首届大赛的两大金奖项目均已在杭落地。今年大赛的15个总决赛入围项目,已有7个在杭签约。
来自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张栋梁团队,捧回了首届大赛的金奖杯。由其研发的新型风电塔筒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大型高空化风电技术发展。这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大风车”,已卖出1400台,合同金额超50亿元,市场占有率达25%以上,真正让成果转化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
西湖灵犀科技——首届大赛的另一金奖项目,在脑机智能的“无人区”深入探索,通过植入式脑机接口,可以让因疾病不能说话的患者控制“数字化身”再次开口说话。“数字人”说话的准确率已经能达到90%以上。
一场由大赛掀起的博士后创新创业热潮,已然风起云涌;一场由博士后引领的成果转化浪潮,已然汹涌澎湃。
通过大赛,杭州走出了一条“以赛聚才、以赛促转、以赛兴业”的博士后引人才、聚成果的新路径:让人才与产业“无缝对接”、技术和产业优势叠加、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共进,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这样的“金名片”,在杭州并不鲜见: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已连续举办16年;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序至10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举行了8届……这些高能级赛会,为杭州织就了以赛引才的“超级矩阵”,带来人才和成果量的积累、质的飞跃。
如今,年轻的博士后科创精英赛,正在成为这个矩阵中的新支点和新品牌。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复制并迭代这一被反复证实的路径,为杭州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