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宗祠
你恐怕想不到,杭温高铁义乌站旁,藏着两处国宝级文物点。
藏在义乌高铁站旁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游玩时间:30-60分钟(慢慢拍,慢慢看)
这是一个很小众的景点,位于后宅街道办事处塘下村,距离义乌站仅10分钟的车程。
打车的时候还特意问了问司机师傅,师傅说,“虽然我是河南人,但我来这好歹快20年了,还真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别人基本都直奔商贸城去的。”
宗祠坐北朝南,花厅的门虚掩着,搭了不少脚手架,听说马上要来人修复。
当天的值班保安师傅和我说,进宗祠主要走旁边的小门,基本24小时开放,中间的大门得遇到特殊情况才会开,平时来参观的人不多,“很多在外面经商的,或离家多年的本地人还会回来看看”。
门口的介绍上写着,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共有房屋29间,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2019年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虽为晚清光绪年间重建,但保存明代晚期的风格。乡里人告诉我,飨堂、门厅台基,方池栏杆等均为明代遗物。宗祠中有着非常精美的木雕艺术,部分人物图案上还有鎏金装饰。
据《稠岩石川塘方氏宗谱》记载,方氏七世祖荣一府君为郡马,尚南宋济阳王郡主赵氏。
从建筑布局看,门厅九开间,飨堂七开间,寝堂七开间,祠中设水院,有护祠河、方池和拱桥组成,祠堂的等级是按王侯郡马的宗庙等级规制建造的,这在民间祠堂中很罕见。
为何要修建郡主郡马礼制级别,为何有罕见的水院方池和护祠河,为何兵荒马乱的年代祖上从中原迁徙至此?
对于很多村里人来说,这些也是他们的谜团。
据现有史料查核,从南宋开始至民国前后,方氏族谱共修25次。但现存族谱却因为各种原因有的散失,有的残缺不全了。由于方氏家族日益庞大,少部分子孙迁至外地,其余的散居附近,方大宗祠周围现有14个自然村,都住着方氏子孙。
祠堂周边香溪环绕,靠山一面纵贯三座五花马头,寓方氏族中连中三进士。由于方氏家族没有出过状元,所以建筑不能称“府第”,只能叫“祠堂”。
去的那天是早上8点半左右,门口广场上有不少菜摊。藕、丝瓜、南瓜、红薯,基本都是些蔬菜瓜果类,看着就很新鲜。一个大妈说,自己早上5点多就出来摆摊了,卖的都是家里种的蔬菜,“我们这里还有集市,村里人都会来赶集,很热闹的。”
黄山八面厅
木雕的顶峰之作,一建就建了17年
游玩时间:30-60分钟(慢慢拍,慢慢看)
八面厅位于义乌上溪镇黄山村,是的,是黄山,但是,是义乌的黄山。
从方大宗祠打车过去,基本20分钟能到,走的是一些乡间小道,看到的是满目绿色田地。
当地人告诉我,这附近除了看黄山八面厅,还有个凰溪旅游区,有玻璃栈道这类的游乐项目,可以带小朋友去玩一下。
八面厅所在的黄山村被夹在浦江和义乌之间的山区,一路上有不少的旅游指引牌,村子外还有一个很高大的牌坊,总之,“黄山八面厅”的“广告”做足了,最后免门票,很良心。
2001年,八面厅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有八个厅堂、七个天井、八根旗杆和外墙四周有八个门户出入而得名。
进门的时候要登记,工作人员告诉我,周末来的人会多点,平时的话三五十人一天。
据《石门陈氏宗谱》记载:黄山八面厅原名振声堂,由当时经营火腿生意、富甲一方的商人陈子寀祖孙建造,清嘉庆元年(1796年)始建,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建成。
如此长的时间跨度再叠上四处行商所积累的阅历,八面厅的设计在周围一众“婺派建筑”里绝对是个特例。
确切地说,这里更像是徽派和婺派结合的产物。
黄山八面厅现存花厅遗址、门厅、大厅、堂楼及中轴线两侧的三合院。而诸厅都没遵循婺东地区特有的“十三间头”形制,两侧对称的三合院反倒是徽派小天井加门厅的配置。更有趣的位置是位于中轴的门厅和大厅,和东阳广泛存在大院落不同,八面厅的一进虽然在面积上不比院落小,但形制上仍旧是个天井。
以婺派建筑的大气和敞亮去填充一个徽派宅子的精致建筑框架,这是八面厅的建设思路。而细节上两方融合则更多,譬如门厅的砖雕、梁柱间的木雕,还有门窗上的雕刻等,这些原本分属两派的细工部分,在这里全集于一处了。当地人不止一次告诉我,这里称得上是东阳木雕的顶峰之作。
八面厅可以拍照,但是工作人员会提醒,照片不要商用。
黄山八面厅
临走时,工作人员会热心地提醒,中午时段车次少,如果要出村,尽量赶着10点10分的Y58路公交车,不然下一趟就得等到11点50分了。
村里有卖红糖、烧饼的小店铺,饿了馋了都可以进去看看,整体就是那种很幽静的村子。
我坐上Y58路,准备出村,吃中饭了。
出村的公交车上,基本都是老人,买了菜,带着瓜,准备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