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建设杭州城市新中心,余杭怎么拼?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动因。
杭州城东新中心临平,改革风正劲。
昨天上午,临平举行区委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将阔步深化改革新征程,打造杭州城东新中心,奋力书写高水平“数智临平·品质城区”建设时代新篇章,并强调了两个字“改革”。
“临平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发展起来的。”
无论从新区成立前的首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首个乡镇综治中心、首家全流程覆盖全人群普及“刷脸就医”服务等全国经验;还是到新区成立3年来,临平在历史前进逻辑中接续奋进,在时代变革潮流中锐意改革,锚定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静心擎画“当好桥头堡、建设示范区、打造新中心”目标路径,一个个时代符号标注了临平的改革基因和开放内核。
“人文产城”“金三角”“杭州东部中央活动区”……从临平全会报告中一个个新词,也处处可见临平改革之意,奔竞之风。
“人文产城”
说起城市发展,这些年有个热词叫“产城人文深度融合”。
但这一次,临平将“人文”前置,进一步将“人”放到首位,全会报告重新定义了“人文产城”的发展战略。
为什么要把“人”放到第一位?
当下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未来城市间的较量,是硬核产业、功能配套的多重比拼,是综合服务、文化生态的高维竞争,其中最关键最战略要素是人。
的确,打造杭州城东新中心、“数智临平·品质城区”,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
临平对人才的重视由来已久。早在2021年设区伊始,就已提出“人才强区”发展战略,将人才作为“产城人文”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临平深入实施“人才强区”发展战略,聚焦医疗、教育、出行等“关键小事”,持续实“春风化雨”人才服务专项行动,打出了一套“政策引才、平台育才、产业聚才、服务留才”组合拳,大力度推进“三支队伍”建设,调整设立正处级机构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迭代实施“人才新政37条”,组建高层次人才协会,建成全省首个集聚式人才社区……
强有力的人才政策下,2024年新招引青年大学生1.24万人,人才总量超26万名,杭汽轮创新团队获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临平有多宠人才?以“住”为例,临平给青年人才留足了充分考察临平、寻找工作的时间。
今年,一则“在杭州找工作,我住进了7天免费公寓”的新闻登上了热搜,河南大学毕业生小余来杭找工作,在入住临平7天免费的“青荷驿站”后,很快就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这个8月,临平又重磅推出了“亲青公寓”,为应届大学生提供了最长6个月的免费住宿保障,这也吸引了更多大学生和临平双向奔赴,由此开启从“安居”到“乐业”临平生活。此外,临平还大力推进人才保障住房建设,包括全区在建人才房项目5个、房源5000余套。
而城市的内涵更依赖于人文。
图源《今日临平》
今年巴黎奥运会前夕,临平将东方美学带到了欧洲,一场“古今运河 时尚临平”从塞纳河到大运河海外影像展,让巴黎市民、游客看到了临平的大运河文化。
临平的文化,古韵悠悠:这里有7000年人类居住史、5000年人类文明史、1000年建城史,由此诞生的世界非遗大运河文化,还有良渚文化部落遗址代表玉架山、乔司古海塘……激励着临平人“兼收并蓄、包容开放、开拓创新”。
临平的文化,年轻时尚:作为浙江省最年轻的市辖区,这里有遥望X27主题公园、银泰inPARK潮流街区、“无国界”夜市……一系列“网红”打卡地,吸引着八方年轻人纷至沓来,他们敢于尝试新事物,给临平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改革活力。
“金三角”
今年上半年,临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5.73亿元,增长4.6%,1-7月出口总额增长5.5%,其中机电产品占比达51.3%。
尤其是“三大平台”聚势发展,为持续建强“新中心”提供了硬核支撑——
先看临平经开区,工业“硬实力”积蓄提升:春风动力等优势产业链“链主”企业逆势上扬、产值增幅超20%,求是创芯、百诚医药等细分赛道优质企业集聚发展,半导体产业园成功创建市级“一园一主业”特色产业平台;
再看临平新城,创新“主引擎”动力强劲:38平方公里数智城战略规划持续深化,4平方公里核心启动区实施城市设计国际招标,融沪现代社区、融沪科创产业园、杭州数据要素运营中心(中国数谷·临平)启用,知存科技、联通算力中心等重大项目成功落户;
三看大运河科创城,生态“新空间”价值显现:超山核心景区焕新开园,塘栖—丁山湖—超山水上游线基础工程基本完工,总投资50亿元以上超山文旅项目签约落地,全市首个“住创一体”启航青创综合体正式启用,大城北绿色活力新空间加快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