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弱磁大科学装置主体建筑效果图
“零磁医疗,是极弱磁大科学装置孵化的第一颗蛋。”
近日,当记者见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时,他刚参加完杭州零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揭牌活动。这家公司,承载着房建成院士团队的一个梦想:它是极弱磁大科学装置孵化的第一个产业化成果,代表着极弱磁大科学装置已初步贯通“沿途下蛋”成果转化模式,为培育千亿级的零磁医疗设备产业打下基础。
业界评价,这是一枚价值千亿的“金蛋”。果真如此吗?
为了寻找这个答案,过去半年内,记者两次前往湘湖院士岛,对话极弱磁大科学装置首席科学家、总设计师房建成院士,围绕打通从零磁到地磁等未来产业赛道等话题进行探讨。同时,采访了杭州市分管副市长胥伟华,杭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理生等相关人士。
从房建成院士团队与杭州的一次次突破与布局中,一条以大科学装置为核心策源的磁产业新赛道,已徐徐展现。
这枚 “金蛋”,是无价之宝
今年7月初,杭州迎来了一位熟悉的客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
过去两年内,赵长禄已三赴杭州,与浙江省委副书记、杭州市委书记刘捷会面,共同推动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最近这次会面,就在极弱磁大科学装置孵化第一枚“金蛋”的前夕。会场上,双方都提到了“转化”和“产业”。极弱磁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就是重中之重。
什么是极弱磁?“万物皆有磁场,人体器官也都有磁场。”房建成院士说,虽然人体器官的磁场非常微弱,比如心脏的磁场约为地球磁场的百万分之一,但在接近零磁场的空间内,利用传感器等技术,就可以检测出极弱磁信号,利用这些身体发出的信号,可以进行疾病诊断,具有无损伤、无辐射的优点。
基于零磁空间和零磁传感器等技术突破,房建成院士团队研发了第一个零磁医疗设备——心磁成像设备心磁成像设备,并在浙江、山东、广东、江苏、重庆等省份多家医院投入临床前期研究。根据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最近半年的临床前期研究结果显示,“心磁成像设备”对急性心梗诊断准确率达94%以上。心梗、脑梗、肿瘤等重大疾病诊断,都有望因零磁医疗设备的推广而革新。
相比动辄几千万元的核磁共振仪,一台心磁成像设备只需要数百万元,且具有百分百自主知识产权。同时,针对心梗、脑梗、肿瘤等疑难疾病,后续都将研发配套的检测系统,及可穿戴式监测设备,这有望成为千亿级乃至万亿级的未来产业。
想象不止于可预估的产业规模。在胥伟华看来,对于杭州乃至浙江来说,这枚“金蛋”更是无价之宝,因为它代表着极弱磁大科学装置已初步贯通“沿途下蛋”成果转化模式。
大科学装置,是国家为解决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科技问题而建设的大型研究设施。我国现有的大科学装置“家族”已有77个成员,34个建成运行,43个处于建设或规划中,其中包括中国天眼、正负电子对撞机、人造太阳等,都是剑指颠覆性创新的国之重器,其中不少在基础研究领域带来了重大突破。
在发达国家,这样的“国之重器”对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由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演变而来的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将人才、科研项目和大型科研设备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了实验室与企业创新驱动循环。从思科、罗技、惠普到谷歌,这里被誉为“孵化了半个硅谷”。
在“十四五”期间获批的极弱磁大科学装置,就带代表我国大科学装置建设方向的迭代——从专攻基础研究,到更注重培育未来产业。
“我们要建设的是新型大科学装置,通过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按照房建成院士团队的“计划书”,今年底极弱磁大科学装置主体项目将开工,将为深空探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领域提供极端弱磁环境和极端测量手段,这些技术都将以“沿途下蛋”成果转化模式,孵化具有广阔前景的产业化项目。
从落脚到扎根,贯通“教科人”体系
每个月,郑世强都要乘坐航班,往返于北京与杭州之间:北京那一头,连着郑世强牵挂的家;杭州这一头,连着郑世强安放的“科创梦”。
作为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以下简称极弱磁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郑世强2019年从北京来到浙江。那时,虽然大科学装置尚未批复,主体更谈不上开建,但房建成院士团队已在杭先行成立极弱磁研究院,采取“边建设、边研发、边转化”的方式推进极弱磁的可研与产业化。
如今,这支科研队伍,已经从0发展到了1000多人。科研队伍的快速壮大,就是得益于杭州乃至浙江与北航的“双向奔赴”。
“我们是希望与杭州共同打通‘科学-技术-产业’全链条。”在房建成院士这位亲历者、推动者看来,名城与名校的合作,是致力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任务和重大创新平台的有力支撑下,实现科技攻关过程、科研组织方式与育人环节、育人模式有机融合,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个重要时间节点,记录了名城牵手名校贯通“教育、科技、人才”体系的一次次尝试。
2016年是杭州与北航缘分的起点。这一年,浙江省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建设北航杭州分校区,围绕浙江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教学、科研创新和重大技术攻关,培养创新人才,促进高新成果在浙江的转化和转移。
到了2019年,名城与名校合作再深化。杭州市政府、浙江省教育厅与北航签署了共建中法航空大学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打造中法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民用航空领域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