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年前的古杨梅为仙居带来了什么?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20 06:19   

越来越多的古杨梅树正在被发现

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闪亮”全球后,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给仙居农业农村局打电话的村民突然增多了。“都是有关古杨梅树的。要么是哪里发现古杨梅树了,要么是哪棵古杨梅树出状况了,能感受到老百姓对古杨梅树发自内心的关心和重视。”泮丹丹说,局里也鼓励村民多发现多报告,更利于古杨梅树的统计和保护。

如今,越来越多的古杨梅树正在被发现,越来越多的村民和村庄看到了保护古杨梅树的价值。在仙居,有多个民间自发成立的古杨梅树保护组织。有什么事情在微信群里一说,大家哪怕隔着山头也会跑去助一臂之力。刚退休不久的宋骁就是一位民间组织的领头人,今年春节最让他骄傲的事情是带领着大家清理出了一条能探访古杨梅树的古道。“其实发现这条古道很久了,大家一直没能凑好时间去做这件事。”宋骁说,“这不是申遗成功了吗?大家都很激动。正月初三一拍即合,一下来了二十多人,原计划三天的工作量一天就做完了。”

4月底的时候,一棵古杨梅树的倒伏再次让大家看到申遗带来的积极影响,也凸显出当地民间公益组织的力量。“以前古杨梅树倒了,很多人会放弃它,在原址种一棵东魁杨梅树,毕竟市场上东魁杨梅更受欢迎。”宋骁告诉记者,这次古杨梅树的主人主动找到他们,希望得到公益组织的帮助。求助消息一发布,也来了二十多人。“我们只花半天时间就把古杨梅树扶正并重新覆上土了。”宋骁说,前几天他去看了看它,生长得很好,还结了不少果子。

同为民间组织成员的沈保进告诉记者:“古杨梅树成为世界遗产,是我们仙居人的骄傲。咱们老百姓就干点老百姓能干的事情。”

农业文化遗产“不是关于过去而是关乎未来”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为解决全球农业可持续问题而发起的一项全球计划。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有22项,数量保持世界首位。

申遗专家团队成员、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青年研究员陈加晋认为,“梅茶鸡蜂”之所以能站上世界舞台,成为杨梅领域的唯一,正是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而申遗成功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接下来应该对其进行活态保护与传承,并进一步探索如何将文化影响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朱水星看来,仙居已经做好了准备,将利用这次机会打一场更漂亮的“仗”。为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仙居创新实施“神仙大农”品牌建设工程,覆盖全县农业从业人数的80%,开发出了9大类275款产品。2023年9月,“神仙大农”推出“梅茶鸡蜂”礼盒,将农业文化遗产直接送至食客嘴边。

“我们要把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的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让仙居古杨梅成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新引擎’”。朱水星说,“仙居杨梅”已有足够的影响力,目前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6.23亿元,接下来要把仙居茶、仙居鸡、土蜂蜜带动起来,“梅茶鸡蜂”的发展将迎来全新局面。“未来我们还将深挖杨梅文化,同时开发旅游、组织研学、发展民宿等,再做一篇精彩的‘梅茶鸡蜂’农文旅融合文章。”朱水星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郭雀屏  编辑:汪浩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