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了雨水,也带来了凉爽,当北方高温预警持续拉响——江南梅雨季,且过且珍惜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4-06-17 10:48   

梅雨天如何防潮防霉?市民有妙招

梅雨时节,在持续不断的降雨中,房间内非常潮湿,地板是湿的,墙壁是湿的,轻轻一摸,手心里都是水。

对70岁的晓芬阿姨来说,在梅雨季节,防潮防霉是不容忽视的两件事。对此,她有自己的小妙招,已经用了几十年。

今年也不例外。晓芬阿姨早早地买了几大袋洗衣粉,将洗衣粉分装到多个鞋盒子里,敞开放在各个角落里。“其实,洗衣粉我是后来才用的。在30多年前,我们常用的是石灰,那时农村里很多人家造房子,石灰很常见,大家经常用石灰来防潮。”她说。

据晓芬阿姨说,近年来,造房子的人家越来越少,石灰也见不到了。于是,她想到了用洗衣粉代替石灰,做成洗衣粉除湿盒,来吸收房间里的水汽。“洗衣粉遇到水会融化凝结,效果没有石灰好,但也管用,结块后仍可以用来洗衣服,也不浪费。”

除了洗衣粉,晓芬阿姨还准备了大量报纸。她将报纸铺在地板上,一方面用来吸走水汽,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滑。“每天换一批,也不麻烦。”

另外,晓芬阿姨还收集了一些炭包,也三三两两地放置在角落里。这些炭包放在家里好多年了,晓芬阿姨一直舍不得扔,每年都会拿到太阳底下暴晒,然后保存好,留到梅雨季使用。

每天早晚,晓芬阿姨将窗户关得紧紧的,以免外面的湿气进来。只有到了中午时间,她才会打开窗户通通风。“我听新闻里说,防潮最重要时段是早晨和晚上,这两段时间的空气湿度较午间更高,最好少开窗。”

在梅雨季,各种东西容易发霉。为防止衣服发霉,晓芬阿姨每年都会早早地买来樟脑丸。“樟脑丸放衣柜很实用的,每一个衣柜放两粒就行了,买一次就能用一年”。晓芬阿姨说,吃的东西也尽量少买一点,时间不要放长,不然容易长霉斑,只能扔掉。

“等太阳出来了,家里的衣服、被子统统都要拿出去晒,去去霉味。”晓芬阿姨笑着说。

1d85c8d85bac35e50c8d3a5b4d6e61ac_5978_03_20240617_s.jpg

梅雨天如何养生?有人喝茶饮 有人做运动

入梅以来,天气显得潮湿、闷热,让很多人觉得浑身乏力、不自在。中医从天人相感的角度出发,认为梅雨季节患病或旧病加重,与身体感受“湿热邪气”有明显的关系。因为“乍雨乍晴”,导致“湿中有热、热中有湿”,还是需要有一些妙招来化解一下。

前两天,对养生颇有研究的青青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照片上是一杯红色的紫苏饮,配文“解暑温胃散寒”。据青青解释,紫苏饮正是梅雨季的一款养生茶饮,是用新鲜紫苏叶、仔姜、桃子、柠檬煮水制作而成,模仿的是宋代紫苏饮配方。

要弄到紫苏叶、罗勒叶、薄荷等适合泡茶的中药植物并不难,一些生鲜平台上都有卖。在美团上,一份150克的新鲜紫苏售价12.99元,下单后很快就能送达。

与此同时,最近区中医院、区一医院推出的乌梅饮也受到了市民追捧。就在上周,朱女士通过线上平台,一下子买了20包乌梅汤。“在梅雨季,煮一碗乌梅汤给家人喝,是一件很应景的事,可以帮助我们清热祛暑,安然度夏。”朱女士说。

除了在茶饮上做文章,很多人还会选择通过运动的方式,如跑步、晨练、夜骑、练瑜伽等让自己出汗,达到祛湿的效果。

老李是跑步爱好者,6月11日那天突发奇想,来了次雨中跑步。

“起床时想挑战一下自己,今天来个雨中光脚跑步,体验一下。于是穿上游泳短裤,戴上游泳帽子开启了雨中的跑步尝试。身上淋着雨,感觉像是在一边淋浴洗澡,一边跑步。刚开始第一圈,感觉身体还是有点冷。可能是没有预热,也没有跑开的原因。第二圈慢慢好了起来。一边跑一边叩齿,哼着《大鱼》。”老李觉得用这样的跑步方式致敬“梅雨天”,有点爽。

小林这几天也开始加大健身频率,每到中午就会去单位附近的健身馆练1个小时。“夏天特别容易困倦,白天单位里开着空调,晚上家里也开了空调,车里也是空调,总感觉没有什么机会出汗,所以要到健身房里练一下,出出汗,然后洗个澡,感觉人都清醒许多。”

今年49岁的蒋小祺则选择了去银隆一家瑜伽工作室练习。“冬天大概每周去2次,夏天就加密到三到四次。工作室里一般只有两三个人练习,除了艾扬格精准练习,还有流动序列、修复序列瑜伽练习,大休息术还能睡个20分钟,这样再去上班,明显感觉精神好了很多。”她说。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文/摄 记者 朱林飞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国家重点新闻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