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孤山多姓林?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2-19 13:13   

林社不是“梅妻鹤子”林和靖的旧宅 而是为纪念浙大首任“校长”林启

孤山全景


两只织女银鸥飞过林社

孤山林社

杭州人到西湖边赏梅,绕不过两个地方,一个是植物园灵峰山下,另一个就是孤山后山。

孤山的梅,风雅、诗意,文人腔调很足。很多人不知道,孤山旧名“梅花屿”,以梅花命名,想来从前这里的梅树还要多。

这几天,孤山梅花已经进入最佳观赏期,每天到这里来探梅的游人络绎不绝。

但就在后孤山热闹的梅林旁边,有一座方方正正、飞檐翘角的建筑,却显得相对冷清。无数人从它门前经过,除了将它当成拍梅花时的取景背景外,很少人会专门走进去。

这座中西风格交融的两层建筑,就是林社。

因为在放鹤亭边上,很多人误以为这里是“梅妻鹤子”的北宋诗人林和靖旧宅。

其实,林社是杭州百姓为了纪念清朝杭州知府林启而建的。

林启是谁?杭州人又为什么要纪念他?

林社旁的林启铜像

浙大首任“校长”林启

时间回到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杭州迎来了一位新上任的一把手,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林启。

林大人是被贬才到杭州的。

他本是陕西学政,相当于省教育厅长,主管教育和科考各项事务,位高权重。但因为看到沉迷奢华的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用于建造颐和园,愤而上书,得罪了慈禧,被一道诏书贬到浙江衢州,后又调来杭州。

林启在杭州任职期间,最重要的政绩,就是创办了三所新式学堂,开启杭州近代教育的先河。

他开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叫“求是书院”,也就是今天的浙江大学前身。除了自己担任书院总办(校长),林启对书院的新生招考也有严格要求:“一行诣笃实,一文理通畅,一资质敏悟,一精神充足。”

据说,第一期招考时,林启还亲自出题、阅卷,择优录取。在课程设置上,也打破了传统书院或官学的模式,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史地、英语、日语、博物、音乐等近代科学文化相关课程。

林启作为浙大历史上的首位“校长”,对于浙江大学办学历史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后来他又创办了浙江蚕学馆,这是我国最早的农桑学校。

林启以新学校的形式,学习改革中国的蚕丝技术。除了教室和宿舍,专门修建了一座楼,作为饲蚕所,学生多是秀才,林启亲自兼任校长,并开设物理、化学、植物、桑树栽培法、缫丝法等课程。蚕学馆建校的当年,就有国外报纸专门报道评论这件事,惊呼“中国的蚕丝,将要重新崛起”。

在孱弱的近代中国,林启的这个举动,奠定了重振杭州丝绸的基础。

浙江蚕学馆,后来变成了浙江丝绸工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理工大学前身。

高等教育粗具规模后,林启又决定兴办中等教育,为高等学府打好基础、培养优秀学生。

1899年,林启开办了养正书塾,辛亥革命胜利后,养正书塾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之后与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合并、浙江省立女子中学合并。养正书塾,也是今天的杭州高级中学与杭州第四中学的前身。

在那个年代,创办新式学堂是需要冒风险的,新学很容易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和攻击。但林启依然义无反顾,这几桩办学大事件,都密集发生在他在任的四年时间里。

1900年4月,呕心教育事业的林启在杭州一病不起,最终病逝,那年他62岁。

在杭州时,林启十分仰慕隐居孤山的林和靖,曾在孤山补种过几百株梅树,他的遗愿就是“为我名山留片席,看人宦海渡云帆”,杭州人便将他葬于孤山并修建祠堂。

现在的林社是1951年新建成的,1955年,林启墓迁到了鸡笼山,林社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先后被多家单位当作办公用房,时间久了,几乎连在这里办公的人都不知道,这座楼原来是为了纪念林启。

1997年,浙江大学建校100周年,林社恢复。里面主要展示林启生平、在杭事迹及林社的变迁,时任校长潘云鹤题写了“林社”匾额。

同一年,西湖景区在林社东侧绿地上,建了一座林启坐像,身穿长袍,倚在一张小圆桌旁,望着他最爱的孤山视角下的湖光山色。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余夕雯 摄影 陈中秋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