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杭州要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1-11-30 07:10   

口袋小公园、口袋小活动

社区“微改造”为老人营造舒适新环境

作为新中国首批成立居民委员会的地方,上城区南宋御街旁的清波街道柳翠井巷社区文化底蕴深厚,老杭州人众多。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35%以上,“重度老龄化”的现状对社区养老服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中心老城区老旧小区用地紧张,寸土寸金,为了用好每一处空间,柳翠井巷社区努力深挖自身资源,千方百计为增加各种为老服务设施“腾地儿”。

将单元楼下的小空地改造成“口袋公园”,方便三五老人坐下聊聊天;筹建社区老年人“温馨照料中心”,升级老年食堂、老年理发室和老年活动中心等场所;建成总面积约900平方米“五位一体”的为老服务综合中心,涵盖就餐服务、日间照料、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重服务功能……柳翠井巷社区书记何颖表示,社区通过一系列“见缝插针”的微改造,在有限的条件和空间中尽可能为老年人构建便利宜居的生活环境。

社区还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提升专业技术、增加服务项目、优化服务方式,以失智老人照护、失智老人的早期干预与筛查、智能终端呼叫救助、定期检查水电线路安全、家电维修等一系列服务为抓手,为老服务“增能”,形成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全新模式。

与此同时,社区以培育新型邻里关系为切入点,集中力量提升文化养老软服务。一方面,社区牵头推进邻里护老工程,建立了“睦邻自治会”“老墙门邻居节”“金手指”等一批睦邻结对、邻里自治载体,以此来听取居民养老意见、收集“金点子”,将居民最迫切的养老诉求融入基层治理;另一方面,社区设计推出了多种形式的家门口“口袋小活动”,如单元楼下的露天电影、茶话会等等,让各年龄段都能参与到老年活动当中;此外,社区还联结共建资源,吸纳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联动参与养老护老计划,不断营造和谐美好的全民为老服务新环境。

硬件升级+服务提质

和睦社区加速迈入老年“友好时代”

家里出门不过几百米,就能来到和睦剧院,观影体验媲美商业大影院;往回走几步,便能在和睦公园散步、锻炼,如果喜欢绿植环绕,转个弯就能看到街心小花园,这是社区老年群体中最具人气的景点;走进社区的阳光老人家活动中心,不仅能读书、看报、对弈,还能参加内容丰富的老年课堂,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到智能手机、摄影摄像……只要老人想学,期待的课程总能出现。

天气寒冷洗澡不便,“流动助浴车”直接开到家门口;购买护理、保洁等服务,不用花钱,政府发放的“重阳分”就能直接抵扣……现下,这已成为了拱墅区和睦街道和睦社区老人的生活日常。

和睦社区常住居民9700多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约占户籍人口数的38%,其中近半是70周岁以上老人,这部分老人中又有一半是空巢、独居老人。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老龄化现状,和睦社区自2018年起,在原有全省首批五星级养老中心、全市首家微养老机构的基础上,全方位提升打造“阳光老人家”之和睦样板——“颐乐和睦”养老服务综合街区,构建医养护、文教娱、吃住行一街式养老生活圈。

和睦社区党委副书记、三方办主任何舟告诉记者,近年来,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和睦社区更是着力于对社区内老人的居住环境进行全方位适老化改造,比如在车流量较大的主干道开辟老年人绿色通行道,楼道内安装转角椅、爬楼机,积极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建设等。

除了改造公共“大环境”,还从居家的“小问题”入手,提升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社区借助“黑科技”,对有需求的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安装助浴设备、智能远传水表、智慧化家庭养老照护床位……通过智慧平台实时监测老人日常状态,如果出现意外,平台会自动报警,社区工作人员会及时响应并联系老人家属。

“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除了硬件改造,更需要发展软性服务,培养养老服务氛围,让老年人在社区生活时真正感受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何舟表示,和睦社区还通过与社会组织合作,通过购买服务、引进合作、本土培育三管齐下,逐步形成政府、社会组织、服务对象三方联动、三方受益的工作格局,积极引导和组织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实现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徐文强 王然 苗露 通讯员 冯晨晨 金婷 何颖 蔡黎丽  编辑:陈东
返回
“老年友好型社区”怎么建,如何避免“浮于表面”“千篇一律”,杭州的示范性社区正用自己的实践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