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口设道闸的“大封闭,小循环”模式管用吗?
民意直通车记者实地探访小营街道
都市快报报道 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如何破解停车难、停车乱?有哪些好经验可以复制,又有哪些潜在问题需要重视?
近日,杭州市民意直通车协调小组办公室联合杭州市交通运输局,邀请专家学者、居民代表、媒体记者一起,来到上城区小营街道进行实地探访,共同为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建言献策。
改造后的翰林街可双向停车
停车位少车子多,通行压力大
“停车难”成了居民心病
老杭州都知道,小营街道辖区内的老浙大、大学路、葵巷三个社区,基本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那时私家车极少,建设规划没有考虑到居民的停车需求,地面道路狭窄,更没有地下车库等设施。
“这些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三个社区内的私家车数量逐年增加,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逐渐凸显。”小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沈琪说,“三个社区内一共27个小区,9122户,老旧小区有16个,6429户,老旧小区的住户占了70%。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停车都是先到先得。大量私家车集中在幢与幢之间,压绿化、阻碍消防通道的情况屡见不鲜。与此同时,周边一些支小路停车秩序很乱,尤其是夜间,停成两排甚至三排。区域内还有5所学校和1家中医馆,过境压力很大,经常造成交通拥堵。”
“是的是的,我们走路都不好走。”家住葵巷社区叶家弄小区的居民代表张阿姨不停点头,“不少老年人都用自行车、椅子来占车位,吵架是常有的事。”
大封闭、小循环
多管齐下让车位增多变“活”
为了改善区域内的交通环境和居住环境,2014年6月,小营街道启动了大学路区域交通综合治理工程,简称为“大封闭”治理。
“我们将环城东路—解放路—建国中路—庆春路围合,东西向约610米,南北向约900米,包含老浙大、大学路、葵巷三个社区。”
沈琪介绍说,实施“大封闭”治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提高空间利用率。“我们对大学路、翰林街、老浙大横路等13条支小路路面拓宽,增加了路面的停车位。比如翰林街,原先道路很窄只能单侧停车,改造后可双向停车,增加了100多个停车位。对大学路社区、葵巷社区幢间道路同样如法炮制。通过在一些道路的边角地、畸零地及闲置空间整合,同样‘挖’出不少车位。”
除了增加车位供给,2019年,小营街道还牵头3个社区分别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经过一次次的民意沟通、观点碰撞,出台了停车新政——《居民公约》,鼓励居民参与车辆停放管理,形成“共建共治”的氛围。
“包月的居民,我们将由100元/月降至80元/月,优先满足本小区业主停车位需求。”沈琪解释说,“相对应的,享受优惠的停车价格,自然要遵守停车秩序。我们引入了专业的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对于不按规定停放的包月车辆,会贴告知单提醒并记录在案。若是违规5次以上,直接取消包月资格,不允许再进入大封闭区域。截至目前,我们共计取消了近50辆私家车的包月。”
沈琪还说,针对临停车辆,除了必须遵守《停车公约》,还采取了“价格杠杆”的管理方式:“我们上调了临时停车的收费标准,现在是首小时6元,4小时后8元,上不封顶。这样一来,日均临时停车从每天849辆减少至日均临时停车756辆。80%的车辆3小时就会开走,车位‘活’起来了。这些停车费收入,全部交给物业公司,那些原先没人管的老旧小区,由此享受到了保洁等服务。”
“大封闭管理、停车公约推行之后,长期停着的‘僵尸车’基本没有了,小区治安也好了不少。”现场有居民点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