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 “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这是2020年12月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粮食安全”问题提出的重要论述。
近日,经过现场踏勘、汇报材料验收等环节,钱塘新区河庄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正式通过市级整体验收,这也是杭州市16个全域整治项目中第一个通过市级验收的项目。据了解,项目共完成农用地整治总规模1800亩,建设用地整治总规模602亩,农村道路修建76.68千米,河道整治18.78千米,对420户农户开展庭院整治和庭院绿化工程,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接下来,我们还要提请省级验收,并申报国家级试点项目。”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钱塘新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而与此同时,沉睡土地已被渐次激活,曾经的围垦热土也因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呈现出勃勃生机。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打好“耕地保卫战”
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头系着农业现代化、耕地保护,一头系着城镇化、工业化保障,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浙江省及杭州市的重要粮仓,钱塘新区江东片区陆域总面积达34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7.8平方公里,占比达63.3%。
“尽管耕地面积不小,但整体布局较为分散,土地利用率不高。”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8年开始,钱塘新区将河庄街道文伟村等6个村列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涉及总面积约32.47平方公里。
为什么选择这里?第一,这里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第二,这里是新区江东片区接轨主城区、展示新区面貌的“桥头堡”和“门户区”;第三,这里有一定的整治基础。
开展土地整治,第一步便是保耕地、提地质。
江东村村民黄国建家里有2亩多地,他自己在附近的厂里上班,儿子则主要做钢材生意,土地基本闲置。“地也不用种了,全部流转给村里,承包给了农业大户,村里每年还分红……”黄国建对这样的安排十分满意。
和黄国建家中的情况类似,项目区范围内的农居基本是沿河、沿路分布,呈条带状,整体布局较为分散。在保护生态和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河庄街道将闲置土地从农民手中进行流转,实现耕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的土地利用格局。
通过一系列项目,实现耕地净增加51.10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不变,增加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面积42.09公顷。
“这样的做法很有必要,规模化经营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就是耕地连片,这也为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条件。”验收专家组组长、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欧阳安蛟表示。
走好全域整治新路线,加速“围垦热土”蝶变
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全域土地整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作。因此,做好理念规划至关重要。
江东村曾是江滩边最贫瘠的一块沙地,如今这里已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在针对100位村民的调查中,数据显示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民数已近20%。走进江东村,数排白墙黛瓦的小楼掩映于青葱的小麦、油菜田间,加上清波荡漾的江东直河,恰似一幅天然绘就的田园牧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