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
都市圈建设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其一,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其二,都市圈内各城市的协调发展。
国际化都市圈,除了实力强劲的“一核”,“多极”必不可少。
譬如,东京都市圈的新宿、涩谷、台东等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在承接制造产业溢出的同时,发展配套的商业服务、科研服务等服务产业,既带动了东京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推动了整个首都圈的产业生态体系的建立。
纽约都市圈范围内的波士顿、巴尔的摩、费城等城市,随便拉一个出来,便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城市。
孤立来看,费城的重工业,波士顿的高科技产业,巴尔的摩的冶炼工业,每座城市的主导产业都是单一的。但放眼整个都市圈,多样化、综合性的整体功能,远远大于单个城市功能的简单叠加。
逐渐崛起的节点城市,正是杭州都市圈展望国际化大都市圈的重要资本。
“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和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双重加持下,杭州都市圈内的各城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方面,杭州都市圈位于长三角核心腹地,能够尽享一体化发展红利;
另一方面,在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一大批内陆枢纽城市会加速发展,杭州都市圈的“西进”恰恰接牢了这条发展线。
今年,湖州和宣城的发展是对前者的最好诠释。
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和沪苏湖铁路正式开工,让湖州成为长三角最大的“黑马”,而实际上,交通之外,湖州正谋求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
投入1000亿元资金,以长三角最优的政策支持,全力打造低成本创业之城;组建长三角地区首家人才集团,开全省人才工作市场化运营的先河;南太湖新区中项目加速落地……
作为商合杭高铁贯通的最大赢家,宣城受到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的三重辐射,堪称“十四五”发展“天胡”起手。
衢州则印证了后者。其顺应新发展格局,在今年8月的市委七届八次全会上,坚定了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提出在构建形成南孔古城·历史街区、核心圈层·城市阳台、高铁新城·未来社区“小三城”的基础上,打造智慧新城、智造新城、空港新城“大三城”。
截至2020年9月30日,衢州市登记在册流动人口29.26万人,与去年同比增加6.8万人,增幅30.3%,位列浙江省各市第一。这一数据体现出衢州城市能级的的上升势头。
中心城市能级是保障都市圈实力的底线,而上限,则要看节点城市的发展。
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和新发展格局,杭州都市圈内的城市正找准定位,发挥自身优势,为打造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圈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