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涌金楼
提到国际化大都市圈,你会想到哪些?纽约、东京、伦敦、巴黎……
杭州正计划用15年的时间将名字写在这份名单上。
在日前举行的杭州都市圈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杭州都市圈新一轮发展规划大纲,并明确提出一个长远目标——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圈。
如此雄心,底气何在?
画纸
此次联席会议上,最受关注的当属安徽宣城申请加入杭州都市圈。涌金君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聚焦。
这意味着,宣城最早于明年,就将成为杭州都市圈第七位成员。
这已是杭州都市圈第二次谋求“扩圈”。2018年,衢州、黄山加入杭州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正式进入“跨省”时代。
同年发布的《杭州都市圈新一轮规划前期思路研究》也提到:安徽省宣城市,江西省上饶市、景德镇市是新一轮规划的“西进”区域。
都市圈够不够“大”,是衡量其实力的重要指标。杭州都市圈频繁谋求扩圈,正是为打造国际化都市圈做的空间铺垫。
实际上,“扩圈”已是大势所趋。
今年6月5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明确提出,推动广州都市圈(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云浮和韶关)、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深度融合。
“当下,中国很多都市圈都在谋求扩圈,在更大的范围中布局,这是都市圈发展的底子。”杭州都市圈合作发展协调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不在范围上提前谋划,未来很可能面临“画笔沾足了墨水,却无地挥毫”的尴尬境地。
未来,以宣城为跳板,杭州都市圈可以沿着皖江城市带西进,在产业转移上打开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安徽乃至江西其他城市,都可以在一体化的大潮流中,与杭州都市圈发生不同领域、不同程度的“化学反应”。
双轮
更大的空间,需要更强的动力。
在联席会议上,杭州都市圈明确提出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区的“双轮”——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亚太国际门户重要枢纽。
创新和交通,是杭州都市圈最看重的“硬核”竞争力。
打造全球影响力创新策源地,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无疑是关键。
连接浙江大学、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小镇、青山湖科技城,这条总长38公里的走廊,像一只展翅的蝴蝶,聚集着越来越多的世界级科创能量。
这股科创能量正在释放,辐射整个杭州都市圈。
上个月,在首届中国•安吉绿色发展青年博士论坛,当地政府成功签约了杭州人才飞地项目。这是安吉在杭州的首个飞地,能够有效接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即便是杭州都市圈“新军”衢州,也与城西科创大走廊“无缝对接”。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内的衢州海创园不仅加速了衢州融入杭州都市圈,更是为衢州和大走廊的发展拓展出更广阔的空间。
“衢州的探索实践值得借鉴学习。”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认为,城西科创大走廊应该定位为整个杭州都市圈的创新总部,吸收整个都市圈的创新要素与主体,同时在都市圈多地配置若干个创新项目生产基地,形成圈内的分工合作。
交通建设的目标更为具体——打造杭州都市圈紧密层1小时通勤圈,杭州至五地市1小时商务圈,各地市范围内1小时生活圈。
11月18日上午,一列外观浅蓝的崭新列车缓缓驶出杭海城际铁路盐官车辆基地,杭海城际铁路首次完成了区段接触网“热滑”试验。
这是继10月杭海城铁实现“电通”之后,列车首次真正跑起来的“热身”。
仅仅是一次“热身”,为何会引来如此多关注?答案就在杭海城际铁路身上,这条铁路正是海宁融杭的主动脉。
见微知著。随着杭黄高铁、商合杭高铁相继贯通,杭衢铁路高铁加速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已成雏形。
连接是发展的前提,这也是都市圈之所以称之为“圈”的核心要义。
在“十四五”时期,杭州都市圈将加快建设辐射全国、连接长三角各节点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加快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的轨道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