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阴雨连绵的一周,最终以晴好天气收尾。
昨天的杭州,虽然天空的云依然不少,但阳光不错,气温不冷不热,最低20.3℃,最高29.5℃,东风拂来,非常清爽。加上周六的半天好天气,很多人都抓紧时机洗晒积攒的衣物。
梅雨季里,见缝插针洗晒是必须的,因为新的一周,雨水又整装待发了。杭州市气象台预计,今天多云到阴,时有阵雨,明天阴,时有阵雨或雷雨。这还是开胃菜,明天夜里,西南风输送的暖湿气流步步逼近,到了周三,冷暖气团碰撞,下午到夜里可能会有一场明显的降水。周四开始,随着雨带北抬,北部县市多云到阴,有阵雨或雷雨,南部县市天况稍微好一些,但午后也可能会有雷阵雨。气温比上周要高一些,最低22-25℃,最高29-32℃。
上周的雨水比较集中,一下就是一夜或者大半天。本周不同,以雷雨和阵雨为主,往往来得出其不意,而且局地性也较强,可能城东在下雨,城西却风平浪静,也可能出门还是蓝天白云,路上走着雨突然就来了。大家出门记得带上雨具,既可以遮阳,又可以挡雨。
气温升高
天气更加
潮湿、闷热
除了雨水,让人烦恼的还有回升的气温。6月10日(周三)开始,杭州最高气温预计将重新回到30℃以上,尤其是后半周,最高会达到32-33℃。虽然还未达到高温线,但因为湿度大,天气会非常闷热。
连绵不断的雨水,是很多人对梅雨的印象。实际上,梅雨季天气多变,晴、多云、阴、阵雨、雷阵雨、短时暴雨可能会在同一天轮番登场。前一分钟还是艳阳高照,后一分钟也许就会阴云密布、大雨滂沱,之后又会雨过天晴。
在梅雨季里,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但不管开启那种天气模式,都逃不开“闷热、潮湿”。
由于高温高湿,霉菌疯长,老人、幼儿、肥胖患者或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人群,很容易患上消化道功能减弱的“梅雨病”。这个时节,不妨以清淡祛暑、清热解毒的食物为主,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黄豆、绿豆、金针菜、冬瓜等都是利水祛湿类食物,西瓜、荷叶、丝瓜、黄瓜、芹菜、苋菜等食物也有利于清热祛暑。
很多人关心什么时候出梅,目前来看,还需要一段时间。数据显示,1951年以来,一般在7月10日前后才会出梅。今年入梅早,可能出梅也会早一些。但也很难说,像1954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也来得很早,6月初就“入梅”了,但走得却很晚,一直到8月初才“出梅”,下了足足两个月。当然,梅雨也有很短的时候,匆匆停留几天或者十几天就离开了。这种情况称为“少梅”或“空梅”,比如1978年,梅雨期只有短短的7天。
当然,出梅之后也不好受,高温天气会无缝对接,到时只是由“桑拿”换成“烧烤”而已。
小鸳鸯出窝
北山街的车辆
都停下来等它们
因为难得的好天气,昨天西湖边的游客也多了起来。雨过天晴的北山街,还发生了一件趣事。
昨天中午,杭友“阿乐头”在快抱App发帖说,西湖第18窝小鸳鸯从梧桐树上跳出窝,走到了北山街上,吸引了不少人,大家协助拦车,最终小鸳鸯穿过马路,安全回到水中。
我们联系到了“阿乐头”,他说小鸳鸯是早上8点左右,是从北山街浙赣铁路局旧址门口一棵梧桐树上出窝的,它们是“海海”一家,共4只小鸳鸯。
“阿乐头”说:“我一直在关注西湖边的小鸳鸯,也是守护小鸳鸯的志愿者,早上我5点多就来到了断桥附近。查看了刚刚出生的小鸳鸯‘望望’一家后,就来到浙赣铁路局旧址这里,这窝小鸳鸯我们志愿者已经观察了好几天了,每天都要照例来看看它们的情况。我们摸清楚的情况是,每天早上6点左右,母鸳鸯都会出窝一趟,然后回到窝里守护鸳鸯宝宝,下午4点左右,母鸳鸯会再出去一趟。今天的情况比较特殊,母鸳鸯在6点左右出去了一趟,8点不到的时候又在树上张望,我们都觉得会有事情要发生,所以很多志愿者都留在了那边。果然,快8点的时候,母鸳鸯带头从树洞里跳了出来,后面跟了4只小鸳鸯。这窝小鸳鸯胆子特别大,母鸳鸯刚刚跳出窝,4只小家伙就跟着往外跳。
“因为这棵梧桐树靠房屋一侧,所以‘海海’一家需要先从这边的人行道下去,走过北山街,然后再上对面的人行道,才能到断桥荷花区的湖面,很多志愿者和摄影爱好者都替它们着急,我们事先准备好拦截北山街过往的车辆,母鸳鸯下来的第一时间,我们就开始拦车了。大家都在看小鸳鸯过马路,小鸳鸯很厉害,跟在妈妈后面三四分钟,就从北山路的房屋一侧来到了断桥荷区湖面的岸边,扑通扑通跟着妈妈下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