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不取直线,为何掰成“S”型
翻开地图,涌金君发现沪苏湖铁路的走向颇为“奇怪”——这条高铁线放任G50沪渝高速的直线不走,偏偏北曲吴江,南绕松江,把原本比较近的直径线,硬生生地掰弯成总长163.5km的“S”线型。
这事要从长三角整个铁路规划说起。
长三角要一体化,首先自然是交通网络互联互通的一体化。高铁时代,沪宁杭这三个长三角最大城市早就建起了沪杭、沪宁、杭宁三条高铁构成的铁三角。
当然,一体化的长三角,光有铁三角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的高铁网络把沪宁杭这些中心城市的能量,传递、辐射出去,于是有了京沪、杭长、合宁、杭黄等一系列的高铁,还有即将通车的商合杭高铁、通沪铁路,在建的沿江高铁、杭温、杭衢高铁,以及筹建中的沪乍杭、通苏嘉甬铁路。
那么,为何会出现沪苏湖铁路呢?
三角形中,垂线最短。在沪宁杭铁三角中,增加一条从顶端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垂直通向底边杭宁高铁的高铁新通道——沪苏湖铁路。
这是一条捷径,是上海向苏州南部、湖州等南太湖区域辐射发展的新捷径,也是长三角中目前尚无的一路连起沪苏浙两省一市的高铁。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选择建一条辐射能力最强的捷径,为什么不取直线,而是S线呢?
在坊间,各类说法不一。如沪苏湖铁路最终放弃走青浦直线,据说是为了避开淀山湖这个黄浦江上游的水源保护地,有利于水乡青浦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
如这条线路从最初设计的250公里/小时城际铁路,提升为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的干线,砍掉很多规划中的站点,是为了与同样350公里/小时等级的商合杭高铁贯通,形成长三角与安徽等中西部地区新的铁路客运通道。
但涌金君认为,沪苏湖铁路以牺牲最快的短途城际的通勤功能,连接起上海的松江、江苏的吴江,这背后必然有着深意——
松江,不仅是G60科创走廊的起点,更是仅次于虹桥火车站和上海东站的上海第三大铁路枢纽,未来将汇聚沪昆高铁、沪杭高铁二线、沪杭普速线、沪苏湖铁路、沪嘉城际铁路等多条线路。
吴江,不仅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一份子,更是连接南北向的通苏嘉甬高铁,在这里形成“十”字换乘,可以辐射到半径约50公里范围的整个沪苏浙两省一市交界区域。
由此可见,沪苏湖铁路有望成为带动沿线发展的加速跑道,让长三角中心的南太湖区域开辟新的发展轴心。
03
给黑马修跑道,加速融入长三角
这些年来,在长三角27个城市中,湖州的发展条件不算顶流。其中,核心问题在于高端要素难挡虹吸效应。
“多年来,湖州与上海的连接主要是通过申嘉湖和申苏浙皖两条高速公路,由于缺乏更便捷的交通网络连接,导致在与其他城市同等条件下,人才与项目往往留不住。”湖州市发改委合作处相关负责人感叹道。
事实的确如此。位于长三角中心的太湖平原周边,湖州的劣势不少。显而易见的就是交通条件,特别是和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的交通联系,目前还主要靠公路和水运。长三角主要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在湖州还没有实现,这让湖州的吸引力受到影响。
交通限制了区域发展。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媒体针对太湖南北发展不平衡,南太湖的湖州比不过北太湖的苏锡常,发出了“倾斜的太湖”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