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鸟周带来生态保护和自然教育的多重思考——山光悦鸟自在啼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4-21 10:15   

浙江日报

最美人间四月天。在草长莺飞、鸟鸣啾啾的季节里,4月10日至4月16日,浙江省爱鸟周如期而至。爱鸟周第一天,中国湿地博物馆首次发布了《杭州西溪湿地百鸟图》,并联合西湖传媒中心、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邀请浙江野鸟会会长童雪峰通过“云”观鸟的形式,给中小学生上了一堂特殊的“识鸟爱鸟护鸟,保护自然生态”课,来自全国各地的20万观众观看了直播。

浙江到底有多少种鸟类?怎样的人鸟关系才是和谐融洽的?青少年自然教育又该如何开展?近日,记者采访了我省资深观鸟拍鸟达人、浙江野鸟会环保人士、浙江自然博物院鸟类学专家和青少年爱鸟达人等,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生态好不好 

鸟类最有发言权

从河姆渡先民的鸟崇拜到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从一曲《百鸟朝凤》到一幅花鸟工笔画,人与鸟的故事每天都在这个蔚蓝的星球上演着。鸟,是城市里最大宗的野生动物,也是大自然的使者。它见证着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它的足迹、它的迁徙路径都会引来生物学家的关注。

打开《杭州西溪湿地百鸟图》,图上的100种鸟类形态各异,甚是美好。从娇小的翠鸟到体型较大的灰鹭,从常见的鸳鸯到罕见的长尾寿带鸟,它们都是鸟类摄影爱好者俞肖剑拍到的。

俞肖剑是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见证者,十多年前就开始拍鸟了,退休前,他一直从事湿地保护工作,西溪是他去的最多的地方。

在俞肖剑的印象里,蒋村一带的环境曾经很差,但在西溪湿地改造后,这里的植被恢复了,昆虫、鸟类也多起来了,这几年,鸟类的种类可能增加了上百种。按俞肖剑的说法,生态环境好不好,鸟类最有“发言权”,这些鸟是西溪湿地保护利用的最好见证者。它们愿意来这里,证明西溪湿地生态保护措施的成果非常显著,“很多只有在滩涂、海滩上才能看到的鸟现在也来了。”他说。

事实也是如此,作为全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长时序的科学修复和精心保护,西溪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据统计,现有维管束植物696种,比开园前增加了475种;昆虫867种,增加了390种;鸟类181种,增加了112种。现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和白尾海雕两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种。

“生态好了,西溪湿地成网红打卡地了,还设立了专门的观鸟区,包括杭州和周边城市的鸟类爱好者都会慕名前来观鸟拍鸟。”俞肖剑说。

拍了二十多年鸟的西湖区摄影协会副会长云中对生态环境的改变也深有体会。他说,之前只能在湿地看到的红头长尾山雀,现在居民家阳台挂上酱肉,它就会飞来吃,已经很常见了。

浙江自然博物院最新统计显示,我省共有鸟类530余种。“一直有新的发现,统计数据处于动态变化中。”浙江自然博物院鸟类学专家范忠勇研究员说,去年,我省发现了9种新鸟种,比如2019年4月12日在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韭山岛发现了赭红尾鸲;2019年4月13日在宁波杭州湾新区滨海滩涂发现了剑鸻等。

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鸟群,不少鸟类往往对生活环境有较高要求,要找到它们很不容易。范忠勇也给记者科普了几种——珍稀鸟类白头鹤、白鹤、白枕鹤、东方白鹳,曾在余杭的北湖、南湖发现;有“神话之鸟”之誉的中华凤头燕鸥只出没于海岛,需要食物充足、没有人为干扰的环境,天敌、台风等也会影响其生存;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一般在迁徙季也会路过浙江,有些会在浙江过冬,在干净的河流、水库等地活动,目前在浙江多处有发现。据悉,由浙江省林业局组织的《浙江野生动物志鸟类卷》正在编写中。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俞吉吉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