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戴村镇运用数字技术探索基层共治共享新路 当“区块链”走入乡村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04-10 08:41   

映山红变成满山红 “信用货币”精准认定流通

今年春节前夕,戴村镇在大石盖村举办了首届“映山红”年俗节,孙国柱第一次明显感受到了村庄的变化。

通知发出去不到半小时,曾经对村集体活动“不屑一顾”的村民一户喊一户,凑齐了百名志愿者,活动当天待客的土特产都是他们免费供应。80岁的老翁带来自己腌制的农家咸菜,各家的巧手媳妇一人贡献一袋米面做起麻糍和麻团……藏了许久的美丽菜园首次亮相。“大姐,我们这蔬菜新鲜不打药,你带回去给家里尝尝。”以前动了自家门口一块碎砖都要起争执的村民,一下“大方”起来,纷纷邀请游客免费采摘新鲜蔬菜。“没啥舍不得,就是要让城里人记住我们‘映山红’的品牌。”

杭州城市品牌促进会会长杨星对戴村镇的蜕变并不意外。在她看来,乡村治理面临的所有问题,本质上都是乡村经济重构带来的。千百年来,农民靠山吃山,凭借土地产出就可以获得经济回报。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这种生产模式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映山红计划’开始考虑如何将公共资源结合治理导向来分配,真正触及这一问题的本质,完全可以撬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杨星说,“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保障了这一分配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放眼全国,戴村镇的尝试已不是区块链与乡村的第一次“联姻”。

在贵州清镇市凤山村,当地村民拥有自己的“身份链”,每一个人的诚信痕迹、诚信积分都和这个ID关联。通过区块链平台“凤山数屋”,村民不仅可以了解到凤山村农作物种植基地的各个要素、当下的光照条件等,还能够看到自己参与乡村治理的详细信息、诚信积分、诚信痕迹,实现了农村基层治理智能化、数字化。

和戴村镇的治理探索相似,这些尝试都在不断激发乡村中争当“村庄主人翁”的氛围,也重塑着村民之间、村民与政府之间以及乡村和城市之间的信用体系。

“区块链”下乡不止于此,它还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如农民常因缺乏有效抵押物遭遇贷款难,“农村金融+区块链”的应用将有助于形成新的信用抵押机制;将农业保险与区块链相结合,一旦监测到农业自然灾害发生,即可自动启动赔付流程,并减少骗保事件发生……

如今,在大石盖村除了最初的种菜项目,领养“跑步鸡”、美丽庭院评选、疫情防控等都被搬上了“映山红”平台。“‘映山红计划’充分形成了社会协同、村民参与、科技支撑的自治格局。”邓国胜认为,“映山红”借助科技力量的尝试正是乡村自治的一种新思路,随着越来越多乡村项目的数字化,这一平台也在“成长”。

“像卡口执勤这样的赋分模型积累得越多,平台对参与村务贡献值的认定就越精准。”姚畅举例,参加一次卫生打扫和冒着生命危险参与疫情防控,两者对村庄的贡献值理当不同。未来,人为的贡献值判断,将更多被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技术判断取代。每一分的价值如同“信用货币”,在乡村中的认定和流通将更精准。最终,在这个数字化的村庄中,将确立新的信用体系。

将村庄还给村民,让政府更多回归监督者、服务者的角色。眼下,“映山红计划”正在逐步向全镇推广。

戴村镇期待着,映山红再次绽放时,民间的“映山红”也能开出满山红。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肖淙文 张留  编辑:张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