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过了午夜零时,穿行在杭州地底的地铁列车陆续驶入车库。忙碌了一天之后,它们要“睡觉”了。
这时候,骆景辉的工作刚刚开始。他是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港地铁”)土建轨道维修部正线工班的一名轨道维修员。他的工作,是和同事一起维修有问题的地铁轨道。
工作一年,这位22岁的小伙子早已习惯日夜颠倒的生活。1月10日春运开始,杭州地铁客流量逐步上升,骆景辉和同事们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1月13日凌晨零时50分,连值第4个晚班的他,和3位同事又进入杭州地铁1号线火车东站隧道,维修出现问题的钢轨。晚班的工作时间,是22时至次日6时。
“我们的工作跟漫画人物‘蝙蝠侠’很像,大部分工作时间在深夜、地点在狭长的隧道。”下隧道前,骆景辉腼腆地跟记者聊着他的工作、生活。“看到大家安全、舒适地乘坐地铁,我就很开心!因为,这里面都有我的一分努力!”
精细到丝毫
路见不平就打磨
凌晨的地铁火车东站站,没有了白天的纷扰嘈杂,恢复了难得的宁静。“嘟嘟嘟……”一阵机器轰鸣,划破了地铁隧道内这片刻的静谧。
这是骆景辉和同事们发动了钢轨打磨机,准备打磨钢轨。
“之前,我们发现附近钢轨有两个凹坑。列车速度快,开过凹坑时会‘咯噔、咯噔’响,影响列车安全运行。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两个凹坑打磨平。”下隧道前,骆景辉将当天的任务向记者简单介绍。
两个钢轨凹坑,都在往临平方向站台的前方。来到一处凹坑,骆景辉在“老师傅”马忠奎指导下,将1米长的直钢尺横放在钢轨上。再拿出塞尺,组合各种厚度塞进直钢尺下方,测量凹坑深度。
“有1.3毫米!”骆景辉报出深度。有着几十年轨道维修经验的马忠奎感叹:“这个深度起码得打磨半小时。”
骆景辉马上双手发力,开始左右“甩动”卡在钢轨上的打磨机。瞬间,伴随着机器轰鸣声,钢轨与打磨机接触的地方,火光四溅,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味道。
“甩”了五六分钟,骆景辉开始喘气,动作也迟缓了。“这个机器,有58公斤!这里是斜坡,西高东低,甩起来更累人。”10分钟后,马忠奎边说边从骆景辉手里接过打磨机,接力打磨钢轨。
虽是寒冷的冬夜,骆景辉的额头上,已布满细密的汗珠。
“甩两三分钟,后背就湿了。我穿的还是秋装,冬装根本穿不住。”他告诉记者,他们要将这个1.3毫米的凹坑,打磨至0.3毫米以内,“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列车运行。”
接力打磨半个多小时后,骆景辉再次测量凹坑深度。“0.2毫米!”几个人都笑了。另一个0.8毫米深的凹坑,由于在水平位置,用了15分钟左右就磨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