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前不久,滨江区民政局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签署了一项战略合作备忘录,正式启动“滨滨有你时间银行”试点合作,项目预计明年3月投入运行。
这次创新合作,是杭州“时间银行”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杭州近年来不断创新互联网+养老模式,构筑智慧健康养老生态圈的一个缩影。
今年8月,杭州市出台了《杭州市“互联网+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正如方案所强调,今后,大数据可以让老年人“怎么方便怎么来”。
现如今,老年人只需点点手机,就可便捷预约各项居家养老服务;凭市民卡吃遍全城老年食堂的基础上,还能用智慧餐台“刷脸吃饭”;通过VR全景图片,足不出户挑选心仪的养老机构。
2020年,可以预见,杭州将以奋进姿态迈入电子化结算、信息化管理的智慧养老新时代。
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
今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拱墅区和睦新村,和社区居民聊起了家长里短,关切的问候,满满是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关心。能够得到总理的关注,和睦新村针对提升老年人宜居环境的各个细节,折射出了杭州养老方式之变。
其中,作为社区“阳光老人家”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要一环的智慧养老一体化平台——阳光大管家,便是智慧养老的蝶变。
据 “阳光大管家”第三方运营机构公羊会助老服务事业部运营总监忻怡介绍,阳光大管家是涵盖养老大数据、服务订制、监督反馈、互助联动、全天候支援保障五大功能于一体的智慧信息平台。简单来说,就是为老年人量身打造的“58同城”、“天猫”。老人足不出户,在平台上就能查看各类养老政策、数据,预约助洁、助餐、助医等7项养老服务。
“据后台统计,截至目前,和睦新村阳光老人家站点的服务订单高达957次,站点活动参与人次高达2万5千余人。”忻怡表示,数据的背后是居家养老方式的悄然改变,而阳光大管家能被老年人广泛接受认可,根本原因是老年人切实感受到智慧养老所提供的便捷、个性化服务。
如今,在像“阳光大管家”这样的养老服务平台已多点开花。到目前杭州已搭建起涵盖五大平台十余个子模块的杭州养老服务网络,通过信息化系统提供更全面的、系统的、联动的、有特色的养老服务新方法,打造“无围墙养老院”。江干区丁兰街道90多岁的胡爷爷一家人利用“互联网+养老”平台提供的“养老地图”,即刻查询到周边养老服务设施,让老人通过手机VR全景看房,直观了解养老机构的公共设施和房间布局,老人很快选定入住心仪的第三社会福利院。
随着杭州市“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上线,基于城市大脑数字治理的养老服务驾驶舱正不断联结各个应用场景,正在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
老年人生活起居更加“智慧”
“王奶奶,我是杭州在水一方养老服务集团居家养老护理员汪梅仙,您通过手机端预约了居家养老生活照料服务,现在我用系统计时开始服务了。”家住上城区小剪刀弄的王缀仙老人,现在只需点点手机,就可便捷预约居家养老服务。
更令她欣喜的是,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纸质券,因为现在只需拿出市民卡让工作人员刷一刷。系统会同步记录服务时间、服务地点和服务内容。服务结束再刷一刷市民卡,就可以支付养老服务补贴“重阳分”,还可以对养老护理员进行评价。
如今,老年人社保卡(市民卡)中设立了养老服务专户,首批2万余名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已转化为养老专户电子货币“重阳分”,老人持卡自主选择、自主消费、全城通用,在全国率先实现服务监管与支付结算一体化。
此外,杭州紧紧围绕老年人需求,以解决养老服务“痛点”为主攻方向,让老年人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尤其在“互联网+助餐服务”等老年人关注度高、需求强烈的方面率先探索,老年食堂率先实现刷脸吃饭。
西湖区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的“夕阳红膳厅”是一家示范型老年食堂,每年要接待老年人两万人次以上。
“我们老年人记性不好,经常会忘带卡,现在装了智慧餐台,只要完成一次人像采集,系统就能自动识别身份。全市联网的所有老年食堂我都可以刷脸支付。”街道居民杜爷爷现在逢人就夸这个新设备。
如果说一卡支付让老年的生活消费更加便捷化,那么一键呼叫则是为老年人的安全保驾护航。杭州从2013年起,在全国率先探索养老服务“智慧模式”:一只呼叫终端,一个服务平台,就能为老人及时提供紧急救助、生活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
依托智能终端,14万杭州老年人可以享受到以“助急”为核心的三大类13项服务,老人遇到紧急突发情况时只需按下终端上的红色按钮即可实现一键呼救。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依托该终端,目前已累计提供紧急救助1052次,主动关怀服务130.84万次,基础生活服务7.86万次,回访满意率9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