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余雯雯 通讯员 杭建宣
通车没多久的马路,时不时“开膛破肚”,今天埋电缆,明天修水管,造成了人力财力资源浪费不说,给市民出行也带来极大不便。
如何彻底告别“拉链路”,这些年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一直持续关注这个问题。
今天(10月29日)上午,小时新闻记者从杭州市建委发布获悉,目前杭州市已建成的33.47公里地下综合管廊正式投入运行,这意味着建成区域“马路拉链”“蜘蛛网密布”“管线施工影响”等问题将随着地下管廊投运得到彻底解决。
所谓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通俗来讲,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针对市民可能关心的几个问题,小时新闻记者也帮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1)它能解决哪些问题?
城市道路动辄“开膛破肚”,一直以来是很多市民吐槽的话题。
传统的道路施工,一般采用直埋的方式,将各种管线敷设在路面下方。当管线破损、老化需要更换、新增的时候,就要对道路进行反复开挖,造成道路阻断、交通阻塞,严重影响交通出行,饱受群众的诟病。
地下综合管廊,对各类市政管线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是它们的“集体宿舍”,解决了管线直埋带来的诸多问题。
大家知道,电力、通信、供水、燃气等市政管线是城市的“血管”和“神经”,保障着城市的日常运行,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今后在已建成地下综合管廊的路段,我们将很难看到由于工程施工、恶劣天气等因素引起的管线破坏事故。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后管线事故将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发生革命性的转变,目前已试运行的地下综合管廊均保持“零事故率”。
同时,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或多或少存在管线“上天入地”“杂乱无章”的现象。纵横交错、密密麻麻的“空中蜘蛛网”严重影响城市的景观。
为了解决“空中蜘蛛网”问题,杭州建立了市政管线“强制入廊”的政策制度,明确在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路段,符合条件的管线实行“应入尽入”。换句话说,管线将“集中入地”,变得“井然有序”。
当前,杭州正在全面推进电力线路入廊,将有多条110KV、220KV的架空线“上改下”入廊,并将拆除多座高压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