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比较有竞争力、创新力的是大湾区 杭州有这个条件,未来的格局会更大、更有竞争力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9-11 07:42   

都市快报 记者 陆丹 摄影 江玥

有人称他是“男神教授” 中科院院士戴民汉笑笑:我就是个书生!

帅气的斜刘海,银丝边框眼镜,一身笔挺的英伦风西装搭配黑色休闲鞋……戴民汉院士的出现,带着些许文艺气息。

戴院士祖籍萧山,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1987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1995年在法国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关于他,有人形容是男神教授;有人说他是国内外研究海洋碳循环的佼佼者;有人说他是有颜值还要拼才华的人……哪个“标签”最贴切?他莞尔一笑,但语气笃定:“我是个书生,我爱读书,喜欢做研究。”

戴民汉院士

1965年4月生于浙江杭州。化学海洋学家。厦门大学教授。198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1995年在法国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主要从事海洋生源要素、放射性核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专长于海洋碳循环研究,注重海洋观测、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系统研究了中国近海与主要河口碳循环,揭示其CO2源汇格局、关键控制过程与机理。提出物理-生物地球化学耦合诊断方法定量解析边缘海CO2源汇格局,建立了大洋主控型边缘海碳循环理论框架。

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海洋碳循环 这是个国际前沿的研究课题

戴院士研究的领域,外行人乍一听有点蒙,海洋碳循环,这是个国际前沿的研究课题,目前在全球环境研究中举足轻重。

傍晚时分,我们和戴院士相约西湖边。

“简单来说,海洋碳循环就是研究海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累积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因子之一,海洋就像是二氧化碳的‘消化器’。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有三分之一左右被海洋吸收。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海洋,地球的温度一定比现在还要高。”

戴院士说,这是很多人在一起做贡献的题目,涉及减排、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安全等多方面领域。

“我重点研究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海洋在调控大气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中所发挥的作用;二是‘海洋酸化’,也就是研究二氧化碳进入海洋后会如何影响海洋的生态系统。二氧化碳属于酸性物质,它被海洋吸收后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海洋酸度的增加,可能导致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戴院士说,这很有意义,更任重道远。中国现在作为科技大国,也一定会进入科技强国的行列,必然要去参与全球治理。而所有东西都离不开科学,我们要有专业的认知、知识、数据,作为很强的基石去支撑,迈入全球治理行列。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陆丹 摄影 江玥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我是个书生希望做一个有趣的书生“怎么想到从事海洋碳循环研究呢。清楚地记得一次北冰洋的出海经历研究海洋必到海里去。戴院士祖籍萧山,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1987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1995年在法国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