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记者 胡信昌 摄影 江玥 通讯员 邓晃煌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探月工程到载人深潜,经过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离不开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卓越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说,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很多院士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今天起,杭州市科协和都市快报联合推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杭州院士的强国梦”,专访20位杭州院士,通过他们的奋斗故事,讲述新中国科技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向强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光辉历程,展现新中国科技工作者“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壮志豪情。
人工智能会替代人吗?
潘云鹤院士:将来大部分基础工作,计算机做了; 最后创造性的、决策性的工作,还是要由人来进行
他是地道的杭州人,是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方面的著名专家,曾任浙大校长12年。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浙大校长潘云鹤。
潘云鹤院士与杭州,有太多可以说的事。一个宁静的夜晚,在西湖边,潘云鹤院士与快报记者畅谈一小时,述说了他对家乡杭州的热爱,展望了杭州发展的前景,还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未来。
主要研究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
见到潘院士,已是晚上8点左右,潘院士热情地和记者打招呼。
每位院士都有自己研究的领域,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是潘院士一直以来研究的核心问题、核心技术。这也是近40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界最重要的两个发展方向。
他略加思索,通俗地解释了自己的专业。“人工智能是让机器能像人那样认知、思考和学习,即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让计算机变得更聪明的技术。计算机过去只能够进行计算、分类、数据库操作,人工智能让计算机做逻辑推理、语音、图像理解等更复杂的事,能解决更广阔的问题。计算机图形学,是让计算机能操作图形,显示图形的技术。它能让计算机设计建筑物与城市,把建筑物及其环境显示出来,让计算机做动画,做游戏等等。”
潘云鹤说,这两项基本技术结合起来,可以用于几万个不同的方向,这两项技术都是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人工智能会替代人吗?
这两年,一直有种说法——机器人、人工智能最终会取代人类。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潘院士怎么看?
采访中,潘云鹤院士笑着说,这个要区别看待,不大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
“发展人工智能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服务。未来,在计算机擅长的领域,计算机将做得比人更好。计算机能记得很牢也很广;在计算能力方面,人肯定远不如它;计算机的逻辑推理能力也很强,所以人以后在这些方面的工作,我认为也许会逐步被人工智能替代。”潘院士说。
“但是,我们的大部分工作并不是纯逻辑推理或纯记忆、纯计算的,大量工作是既有逻辑推理又有形象思维,既要靠记忆,又要靠创造力的,甚至靠灵感,这样的状态下,将来最容易出现的状况就是大部分基础工作,计算机做了;最后创造性的、决策性的工作,由人来进行。比如记者写稿子,你把素材给计算机,它会给你一个初稿,但最后的加工润色、画龙点睛、观点提炼等需要人来完成。这叫‘人机混合增强智能’。”
潘云鹤认为,未来,人工智能也许会代替一小部分人的工作。但更多的是,一个人加上人工智能,能顶过去5个人、10个人的工作,而且做得更好。这是最有可能实现的。而且,这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