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如何“重返青春”?杭州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力争8月底出台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8-08 08:01   

居民希望不再是单纯的修补翻新 更想有份归属感 

大塘新村这场“微更新” 居民觉得“真走心”

商报记者 潘婷婷 严佳炜 实习生 雷蕾 通讯员 张胜美 孟云燕 庄琰 丁未 周晟

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老小区里,斑驳不起眼的理发店成了网红打卡点,让人闹心的泡沫箱花坛成了一道靓丽风景线、电线乱拉的墙面成了孩子们作画的游乐场……这一幅幅的景象,就发生在杭州的大塘新村。

一个月前,大塘新村开始了它的“重返青春”之路——微更新改造,这是米市巷街道与浙江安道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安道设计)第二年合作,8月初,社区里6个更新改造点全部完工。相比去年,今年社区的居民“玩”得很开心,从选改造点,到画图设计,再到实施养护,一次性体验了“设计师”、“工程师”、“养护师”,把这个大“家”打扮得美美的。

推荐阅读

“利奇马”可能是今年影响杭州的第一个超强台风 大风大雨少不了

整栋楼都在晃!刚刚好多杭州人被震醒:杭州震感强烈!

巴黎圣母院重建设计竞赛中 杭州帅哥的作品夺冠

吃蟹正当时,肉质饱满价格还不高

身份证丢失数年后“被老赖”“被结婚” 维权咋就那么难

亭子开口换个方向、聊天据点离住宅远一点 

从选点到实施居民自己说了算

今年的“微更新”,安道设计派出了清一色“95后”大学生,给了一张神秘“任务卡”:让居民一起参与改造。

柏严就是其中一名设计师,是重庆大学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负责13幢门口的区域,面积有30多平方米,“当时去实地看,就是一个垃圾堆,杂草丛生,蚊虫特别多,树还歪倒在那里。”他开始构思,打算做一个园艺爱好者基地。他信心满满地拿着第一稿与居民讨论,没想到被泼了一盆冷水,“居民更关心垃圾能不能清理一下、孩子有没有娱乐场所、老人能不能在楼下歇歇脚,我的方案一下子就被推翻了。”

过了三天,他拿了一张一平方米大小的白纸到13幢楼下,简单勾勒了区块,让市民做“设计师”。“这里放个葡萄架。”“小孩子到楼下,没地方玩,要是有个秋千就好了。”“种点花也不错,但不能招蚊子。”你一言我一语,说着张伯伯就自己动手画起来了,有人带头,居民也跃跃欲试,一个小时没到,这幅画就画满了。

像这样的“微更新”点位有6个,是居民前期投票选出来的,分别在13幢、24幢、30幢、47幢、43幢等楼的附近。

这些点,每个改造需求都不一样,只有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才最有话语权,比如43幢楼下的小区凉亭,居民提出来“要有绿化”、“最好有个顶棚,下雨天也能坐坐”、“开口方向最好变一下,小孩子跑来跑去,一脚就迈到社区干道,容易撞到车”。30幢楼下,是老人聊天的据点,老人的要求是“加几张凳子”“距离路近一点、距离住宅楼远一点”,说话声音会影响楼上居民的休息。听着居民提出的意见,“95后”小年轻感叹道,“真的非常朴实,很接地气,有很高的可行性。”

一个月的“微改造”结束,47幢门口易大姐家的理发店经历了一场“蜕变”,这几天逢人就咧开嘴给孙欣怡一组设计师点赞,“你看,这个大姐刚刚在我的理发店门口拍了一组写真照片,真当美,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店,不仅有了‘周一不约’洋气的店名,而且还成了社区网红打卡点,很多阿姨、小姑娘在我家店门口摆Pose呢!”

老旧小区改造怎么改? “模范生”们表示要因地制宜

除了大塘新村,杭州有不少老旧小区也在经历着一场“蜕变”,西湖区武林门新村就是一个。

和其他老旧小区一样,武林门新村也有着消防通道不畅、架空线凌乱、设备不健全等通病,尤其是辅房占道,让上马塍社区的工作人员翁蓉燕记忆犹新。

“以前小区里有11处辅房,错落无序地横置在道路上,别说车辆通行了,连走路都觉得拥挤。要是遇上突发情况,救援车辆根本开不进来。”

对此,小区通过拆除围墙、辅房,移位修缮自行车库等工作还道于民,小区新增停车位约130个,新增游步道800米,新增绿化2200余平方米,还搭起了可让居民休憩的“吾邻亭”,小区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实,像武林门新村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上的“模范生”杭州还有不少,目前主城区有30余个老旧小区正在“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改造试点。

拱墅区和睦新村,这个60周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的老小区,在适老化改造上“颇具心得”,杭州市首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就出现在这里。

除了改善家居环境,和睦新村还在小区养老配套上下功夫,打造了具有和睦特色的“阳光老人家·颐乐和睦”居家养老综合服务街区,老年人不用出小区,就能享受到娱乐、就餐、医疗、康复等一街式服务。今年下半年,能满足中老年人康复健康管理需求的康养中心还将在这里亮相。

而江干区南肖埠景和苑则在老旧小区电梯加装上“做文章”,据南肖埠社区党委书记梁旭珍介绍,小区的楼高多在5-7层,上了年纪的居民常常抱怨上下楼十分吃力。对此,小区通过民意调查、居民自选建设单位、微信群答疑等途径,共完成4部加装电梯,其中交付使用2部,在建2部。

老旧小区到底需要改造什么? 居民在找社区归属感

“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很容易,但是在一张画满图案的纸上改造,难度不小。”对于老旧小区的改造,在大塘巷社区主任翟隽隽看来,挑战还是比较大的。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老旧小区居住人口密集,老年人占比高,一旦发生火警、急救等突发情况时,容易发生救援困难等问题。对于多数居民来说,小区改造最重要的是排除安全隐患,因此畅通消防通道、整改电力管线等项目常常在改造时得到最多的呼声。

家家户户都有车了,老小区停车位成了老大难,以武林门新村为例,小区的停车需求在300辆左右,但社区只能停30多辆车。翁蓉燕说,老人年纪大了,就盼着子女下班、周末回来看看,没地方停车成了老人的“心病”,对此小区新增停车位100余个,并且开设孝心车位,方便子女开车来看望老人。

除了硬件设施提升,居民更希望的是在社区找到归属感,这对于每个年龄层的人来说,理解都不一样。对于孩子来说,家是港湾,是可以放心玩耍的,对于年轻人来说,家是有活力的、值得信任的,对于老年人来说,家是可以交流感情的。

家住在大塘新村3幢的一位年轻母亲带着两个孩子“逛”社区,“社区改造后有些地方都认不出来了,导视牌很时尚,理发店就像网红点一样,有种走到某个景点的错觉。”“亭子口子改了方向,孩子玩也不担心有车会撞到,想得很周到!”

对于这次的改造,住在大塘新村15幢的胡伯伯狠狠点了个赞,他说,“真走心!”他们楼下有一处休闲区,最早是宣传窗,2006年在居民强烈要求下改成了休息区,“想当年,水泥、瓷砖都是几户人家凑凑起来的。”从此以后,这里成了他和老伙伴的“根据地”,每天早上择菜、下午唠嗑。

70多岁的胡伯伯算是老伙伴中最年轻的,每天早上下楼第一件事,就是擦椅子,“老伙伴来了,可以舒服一点。”去年冬天,“根据地”一棵树被压断了,到了下午三四点特别晒,老人直呼吃不消,这次改造,社区就想办法给他们搭了个架子,种上爬藤植物为他们送清凉。

其实,老年人从忙碌的工作舞台抽离,除了子女的关心,其实最多的时间就是呆在社区,社区成了生活场所,邻里关系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社交,满足了老人的情感需求。这样的据点,对老人而言不再是休闲场所,更是邻里维系情感的乐土,更是自己的“家”。

“微更新”推进社区自治

杭州力争8月底出台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实施方案

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不只是社区变美了,更多的是基层治理中居民的变化。

大塘新村是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近7000名居民,其中老年人占32%。小区有1800多名企业退休员工,涉及杭州20多个老企业。要调动居民积极性一起参与改造,翟隽隽没有抱太大希望,但让她意外的是,这次的“微更新”,虽然只为期一个月,但她看到了很多新面孔,走出了家门,参与设计改造,融入社区,自发地爱护与管理社区,这让她很感动。

“居民是社区治理的核心,他们对社区治理起到直接的作用,基层治理不仅仅是社区工作者的事,也是每一个居民的事。”她感慨道,整个社区邻里关系更紧密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变强了。

同样,翁蓉燕也深有体会,老旧小区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区安全管理上的压力,比如停车难的调解得到了缓和,拉近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关系。其实,老旧小区改造的不仅仅是设施设备,也是矛盾点所在,只有在症结上下功夫,才能找到“解药”。

她回忆,在改造前期,小区的自管小组上门了解居民最迫切的改造需求,并对改造方面进行公示。即使改造有“阵痛期”,也有分歧,但居民对此也表示理解和信任,最终才有了新面貌,这对以后开展工作也有很大帮助。

今年杭州启动的老旧小区改造不再是单纯的拆建、修补、整治,而是转向以“综合改造”和“服务提升”为重点的有机更新。接下来,杭州将继续加快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力争于8月底出台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实施方案、技术导则。

今年年初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城镇老旧小区量大面广,要大力进行改造提升,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支持加装电梯,健全便民市场、便利店、步行街、停车场、无障碍通道等生活服务设施。据统计,截至5月底,全国需要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17万个,涉及居民上亿人。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潘婷婷 严佳炜 实习生 雷蕾 通讯员 张胜美 孟云燕 庄琰 丁未 周晟  编辑:高婷婷
返回
今年杭州启动的老旧小区改造不再是单纯的拆建、修补、整治,而是转向以“综合改造”和“服务提升”为重点的有机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