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良渚遗址的重要发掘人 也是省考古所的大家长 刘斌:考古人生AB面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7-23 08:44   

名利 责任

西方的哲人说:“一个聪明人最难摆脱的便是名利欲”;东方的聪明人却说“大智若愚”。

“刘斌所长是迄今为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手气’最好的人,没有之一。”共事十多年,王宁远在微信朋友圈中这样打趣老友。

确实如此。单单良渚遗址,刘斌就参与或主持了反山、瑶山、汇关山、良渚古城、外郭美人地、高坝区水坝等几乎所有重要结构性遗址的发掘。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考古中国”跨省课题“长江下游文明模式研究”总负责人等头衔,也佐证着他的能力。

“一个良渚,就够你功成名就啦!”

“与其每天忙碌,不如多写几篇论文发表。”

……

考古所是“清水衙门”,考古人另谋出路并不鲜见。不少高校、科研机构,也向刘斌抛出镶着高薪的“橄榄枝”。善意的人向他提醒:要会变通,得为将来铺路。

一如年少时的初心,刘斌还是选择了坚守。“个人的名,怎么也比不上国家的名?”

名利属于国家,荣誉属于集体。

一人之力无法建成良渚王国,良渚考古也不在一朝一夕。

中国近代考古史不到百年。中国考古人却挖出了中国博物馆80%以上的文物。当庆贺如山海涌来,刘斌更加怀念已故恩师——一生心系良渚的张忠培先生。“仿佛才刚刚走出校门,满头银发的老师已离我们而去。先生虽然没有等到这一天,还望今时今日当可告慰。”他说。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顾全大局。

所长身份下,刘斌总被媒体当作浙江考古“代言人”。每每这时,他总是再三强调:“还有进行汇观山遗址抢救性发掘的领队王明达先生;主持了良渚古城外郭城和外围水利系统调查与发掘工作的王宁远;主持了莫角山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的赵晔;线绘了几乎所有良渚玉器的方向明……多关注我们考古团队,这是集体的功劳。”

近年来,越来越多80、90后的加入,为40岁的省考古所注入了新鲜血液。

一定是打从心底觉得骄傲,刘斌才会许多次地“炫耀”:“考古圈子不大。不怕你出去打听,浙江考古氛围可是全国有名!虽然现在编制有限,但好多优秀的年轻人都赶着来呢!”

考古所俨然成了一个“连络有亲,一荣皆荣”的大家庭。7月10日,刘斌和王宁远从巴库载誉归来时,年轻人们主动提议,统一着装,拉着横幅,包车去上海接机。而刘斌刚到国外没几天,就开始想着年轻人嘴馋,得多买零食回去。

“谁要是不团结,我可是要拍桌子的!”他佯装嗔怒。

一路从前辈们的“跟班”做到了所长,走上仕途的刘斌心如明镜:权力越大,责任越重。

身为考古人,良渚是刘斌的主要研究课题:“申遗成功,只是对以往良渚考古成果的肯定和阶段性总结,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身为所长,刘斌的目之所及又不仅是良渚。在他任职期间,安吉龙山古城遗址、湖州毘山遗址、绍兴宋六陵陵园遗址等主动性考古项目持续推进。其中,安吉龙山古城遗址被列为国家“十三五”重大遗址,进入了国家最高等级的遗址序列。

近年,浙江考古软硬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张“浙江大历史”的版图已然在刘斌心中勾勒出来:发挥资源长处,成立史前考古、商周考古、汉唐宋元考古、水下考古、科技考古五大研究室,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和监测工作;补足考古短板,完善团队,也为他们多争取好的条件;加强基地建设,让硬件设施不落在工作进度后面……在明年将建成的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中,“活起来”的文化遗产将向世人展示浙江一万年来的人类和文化发展史。

工作计划井井有条地罗列。想来,它们一定曾被刘斌在无数个日夜里反复推敲。

不同的价值观下,“为什么做”的问题最终将决定“怎么做”。

不算长的交谈中,语气的变换、故事的细节、抉择的考量……处处都是刘斌的答案。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严粒粒 刘慧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