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住西湖边的多是穷人
我住龙翔桥,要去石桥做早饭生意
李三九婚后与妻子租住在靠近西湖一些的龙翔里,平房破旧逼仄,好在前门就是西湖,也算是个好地段。左邻右舍多是像李三九这样讨生活的人,黄包车夫、戏子、小店伙计,条件好的人则住在思鑫坊的石库门里。
“那时候虽然穷,但要说全杭州最好的地方,我觉得就是龙翔桥。”60多年过去了,李三九依然这么认为。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实行公私合营,东坡路上不再允许私设小摊,李三九和不少摊主一起并入了位于石桥的供销社,给杭氧、杭锅、轴承厂等6大工厂的工人制作餐点。李三九选择了收入高一些的早班,每天凌晨零点,他都骑着花13元买来的自行车,一路赶到石桥,无论雨雪。每天上午10点下班,他又骑车回家,倒头就睡。
住在龙翔桥,工作在石桥,哪怕摆在今天,也是不方便的事情。不少同事受不了这样的奔波,纷纷想办法调离岗位,只有李三九坚持下来,直到退休。
对于昼伏夜出的生活,李三九还是有些后悔的,毕竟陪伴5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不过,有些事情,他倒是比旁人体会得更深一些。
某个冬夜,李三九沿着延安路骑车上班,没骑出多远,便连人带车栽进了一条被雪覆盖的沟里——因为延安路拓宽施工,道路两边被挖空了。李三九摔得浑身是伤,自行车也废了。
摔这一跤后,李三九惊讶地发现,龙翔桥渐渐成了孩子们成长的乐园。延安路向北延伸,成了杭州标志性主干道;围廊式大棚屋的龙翔桥菜场越做越旺,禽肉水产应有尽有;龙翔桥公交站成了公交枢纽,也成了周边的人进城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