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国家急需建设人才,系里的同学按照成绩分成两批:一批正常读四年;另一批只读两年,加速完成规定的专业课程。
青年庄表中进入了“快跑”的班级。“我们班一周上6天课,每天上6节课,7:30开始,12点半结束,课间每人发2个刀切馒头。”下课后,同学们都直奔食堂,排到后面的同学,有时只能盛到一个素菜。
“为了尽快培养人才,老师们多数只比我们大两三岁。但他们都非常敬业,速成学会俄语,每天翻译好几页俄语教材,油印出来发给我们,精心备课,批改作业,下寝室答疑。他们对调干生、成绩差的学生还要进行特别辅导。”
毕业时,庄表中被时任浙江大学力学教研室主任的王仁东教授看中,留校做力学系的助教。那时的他才20岁。
“我原本学的是铸工专业,隔行如隔山,转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那时候,一切服从分配,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助教庄表中,那会儿也跟学生一样听课、一样做习题,王仁东教授要求我们年轻助教,一年做完一本有2000多道题的习题集。
“回想那个时候,条件很艰苦,但是人们的精神面貌非常好,学校里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氛围,大家都在为建设新中国默默打好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