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
一天一天,把滩涂改造成沃土
只要有土地,哪怕再贫瘠,勤劳的人们都会让这片土地长出花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一部分滩涂已经围垦完毕,人们开始精心侍弄这些土地。
如今,走在大江东的春园村,一幢幢簇新的楼房有序地排列在道路两旁。乍一看,似乎和江南任何一个村庄没有什么区别。可谁能想得到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滩涂。
在村子里遇到82岁的高关林时,他刚从地里收了甘蔗回来。他们家养了一条狗一群鸡,各种蔬菜在门口的院子里长势甚好。75岁的老伴沈奶奶说,初来时可不是这样。
“那时候他们兄弟四人,小小的一间房子。我们家还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住不开。”没有房子、没有耕种的土地,又吃不饱,高关林一家就和小队里的另外12户人家一起搬出村子,来到这片围垦起来的土地上生活。
沈奶奶说刚来的时候种的是络麻、萝卜、甘蔗这些适合沙地的农作物。刚开始日子很难,“别的地方是插秧,我们这里一开始种水稻要用刀挖个洞,才能把水稻苗种进去,地太硬了。”
高关林家后来养羊养猪,把肥料往地里施。慢慢的,土地变得肥沃了,日子也就富了起来。
草舍变成平屋,二层、四层小楼先后建成。高关林一家这么走过来,村民差不多都是这样的轨迹。现在村子里,到处种植着杨柳、油菜,已经不再被沙地萝卜所局限。
和大江东略有不同的是,下沙围垦出来的土地一直没有居民迁徙过去,“我们这里离得不远,平时有几个人专门负责。只有播种、收获的时候,大家才一起去帮忙。”周妙奎说。
一开始种棉花、络麻,再到后来种韭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下沙的韭黄分销到全国各地。
后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围垦出来的土地变成了工业园区,农民变成了居民。
再后来,企业、大学搬进来了,商品房里住的也不再是从前的邻居,全国各地的人才开始在这里汇聚。到如今,这一大片因江而生、沿江发展的土地,已然从茫茫滩涂,蜕变成了繁华的钱塘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