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工作站80后考古工作人员廖文艳在修复木器。
不断推敲
开创先河的“良渚典范”
2008年,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被提上议事日程。
“面向世界招标,我们在40多个参选方案中,最终选定了德国SOL事务所的‘水城’方案。”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规划局局长王辉说,同年,良渚博物院、美丽洲公园建成开放,莫角山遗址环境整治全面启动,良渚大遗址积极保护的探索得以进一步推进。
2009年6月,由国家文物局和杭州市政府共同举办的“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在余杭举行,正式成立了“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表决通过了《关于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良渚共识》,呼吁用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方式来推动大遗址保护,缓解文化保护与城市化进程的矛盾。
2011年3月,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以良渚古城为中心,已发现的墓地、祭坛、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大型建筑基址、大型防护性工程、村落、作坊等遗迹将被一一解读、复原。
“大遗址公园的建设与普通的城市公园建设有很大的不同。”多年来参与保护建设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王辉深有感触。
“就拿遗址公园范围的界定来说,就很难给出一个合理的界定范围。”王辉说,在2009年制定遗址公园详细规划中,划定的范围是25平方公里。从当时的考古认识和古城遗址的价值上来判断是合理的,但2015年发现的外围水利系统使得公园的规划范围必须根据这个进行再调整、再深化。“倒不是说原来的规划出了错,只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史前文明的考古工作,我们对其的认识就必须随着考古的推进而不断深化、调整。”
所以,大家常说的“一张蓝图绘到底”,在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上就不怎么适用了。
“不仅规划要不断调整,遗址公园内正在实施的项目也有随时被‘夭折’的可能。”王辉回忆,2017年国家文物局在指导工作时提出,在莫角山遗址周边建一个莫角山片区展示中心,来解决土遗址可看性不足的问题,在完成项目招标、设计完成后,开始动工时就发现了一个粮仓遗址。
“考古专家们很兴奋,粮仓遗址的发现对提升古城遗址的价值非常重要,可对我们来说,一个已投入了大量时间、财力、物力的项目被终止了。”王辉表示,像这样的情况,在遗址公园建设的进程中也算“常有的事儿”。
尽管“麻烦事儿”常有,但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仍旧如火如荼。自2015年起,遗址公园开启全面建设,到2017年底基本完工。而在公园附近,东明山森林公园、大雄山公园、瓶窑南山元代摩崖石刻、良渚文化村玉鸟流苏创意街区、白庐艺术馆等旅游景点及服务设施也陆续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