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和霾傻傻分不清?主要看湿度还有出现时间
大雾天高速上开车千万别开远光灯
商报讯 (通讯员 周东堂 记者 范昱 骆静怡 实习记者 杨晰) 11月26日晚9点半,杭州气象台发布了大雾黄色预警。昨天一早醒来,果然窗外什么也看不见。再翻看朋友圈里,也是满屏的“雾茫茫”,不少小伙伴的上班之路变得异常艰辛。
市气象台说,昨天这场雾,是入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市区能见度最低时只有100多米,而像临安、萧山、余杭、富阳的最低能见度都不到100米。中午10时左右,雾气才差不多完全消散。
这种雾蒙蒙的天气,未来几天还会再次出现吗?出行要注意些什么?雾和霾又如何区分呢?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
今明两天早晨仍有雾
刚送走持续性阴雨天气不久,以为终于可以和秋高气爽相依相伴了,谁能料到,这调皮捣蛋的天气君开始“发雾”了。
昨天早晨的大雾,杭州只是“雾区”里的一个小部分。省气象服务中心说,昨晨大雾几乎弥漫到了整个浙江,浙中北地区出现大范围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局部能见度不足50米,多个县市发布大雾橙色、黄色预警。市气象台也于昨日4时19分,将大雾黄色预警升级为橙色预警。
为什么最近几天杭城都出现了大雾天气?
针对这个问题,省气象服务中心首席服务专家骆月珍给出了答案。
她说,最近的天气形势比较静稳,近地面为均压场,风力很小。所谓的均压场是指在一个范围之内气压分布均匀,变化极小,气压梯度力不明显,以至于风都无法形成的一种天气环流形势。
其次是近地面层存在逆温现象,会使得水汽、污染物等不容易扩散。此外,近地面层湿度大也是造成大雾天气的原因之一。
大雾还会持续多久?
据省气象台分析,预计未来三天我省仍将维持静稳天气,浙中北地区多大雾天气,局部地区仍有能见度低于200米的强浓雾,局地低于50米的特强浓雾,请注意防范低能见度的不利影响。
市气象台说,未来几天内,杭州都是阴或多云的天气,气温比较平稳。尤其是今明两天早晨,杭州仍可能有雾出现,山区和低洼潮湿地带能见度更低,需要特别防范对交通出行的影响。
如何区分雾和霾?
一看到大雾,很多人会想到“雾霾”。
其实,雾和霾,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市气象台说,两者的相同之处表现在能见度都比较小,都是空气中水汽或者气溶胶粒子较多。而不同的地方,就有很多了。
简单来说,区分两者时首先可以看空气相对湿度。当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判识为霾;相对湿度大于95%时,判识为雾;相对湿度在80%至95%时,则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的描述或大气成分指标进一步判识。而昨天中午之前杭州湿度都在95%以上,接近饱和状态,所以是大雾无疑。
两者的成分也不同。雾由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而霾是干尘粒。这也意味着,霾出现时,往往会伴随着空气污染的情况。而昨天雾出现时,杭州空气质量虽谈不上很好,但仍处于良的水平。
另外,持续时间也不同。雾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上午消散;而霾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当大气较稳定时,可全天持续。
推荐阅读
大雾天行车司机 需要注意这些情况
从昨天凌晨开始,杭州及周边各条高速都受到了大雾的影响,高速交警采取交通管控措施。杭新景高速、杭徽高速、杭长高速、杭金衢高速、杭甬高速、钱江通道(S9苏绍高速)所有进口关闭。早上8点,高速开通了部分通道。截止到中午12点,浙江省内高速起雾管制才全部取消。
其实,每年12月到1月初左右,高速上都特别容易起雾。什么情况会对高速进行交管措施?
杭州高速交警五大队民警楼斌告诉记者:“特殊的天气会有预警信号,我们会把它作为参考,但主要还是靠巡逻民警反馈现场情况。比如能见度只有50米、出现多处团雾、有事故发生或者流量较大,高速交警就会对部分路段进行限流或者封闭进口等措施。”
“车辆在大雾天确实会比平时更容易出现小磕小碰的情况,但近年来数量也不多。因为高速交警往往会提前采取措施。”楼斌说,为了降低事故发生率,高速交警会通过看两旁护栏的湿度,来判断当天晚上会不会起雾。如果护栏上水珠比较多、比较大,就提前做好应急准备,以便及时处置。
当然,司机自身也需要特别注意。
大雾天上高速,能见度比较低,司机往往把握不好车距,所以降低车速特别重要。“如果能见度在100米左右,车速不能超过60码;能见度在50米,车速则要保持40码以下;如果能见度只有30米,甚至更低,已经不适合开车了,建议司机就近下高速,或者停到服务区。”楼斌表示。
而且大雾天,路面会变得比较湿滑。司机在开车时,不要盲目超车和猛踩刹车。如果确实需要紧急制动,可以通过连续几次轻踩刹车,来控制车速。
开车时,一定要打开前、后雾灯。当雾很浓的时候,还可以打开双闪,对周边车辆起到警示作用。“不过千万不能开远光灯,因为远光灯的光线被雾气反射后,会在车前形成白茫茫的一片,非常影响驾驶。”
大雾天行车,车窗上可能会出现雾气,司机可以利用车内空调调节温度来消除。
万一车辆在高速上出现追尾、碰撞等事故时,司机应该第一时间在车后方放置三角警示牌。同时车上人员全部撤离到安全区,报警等待救援。千万不能留在车上或者车道上行走,避免出现“二次事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