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滨江这几年 亩产千元升到“亩产3个亿” 稻田里“种”出了高科技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11-23 11:10   

只要有好技术

来滨江,陪你一块儿成长

在傅利泉看来,只有创新,才能获得企业生存的时间和空间。

对滨江来说,也是一样。

滨江区委书记詹敏认为,“滨江因创新而兴,未来要靠创新更强”。

创新,是跟着人才来的,所以人才对滨江来说,是比资金和项目更重要的事情。这是滨江的勇气,也是滨江相信人才的力量。

正因如此,滨江才不断放宽“5050”人才计划,让更多的人才享受到政策红利、不断改革商事制度,让企业有更好的营商环境。

一直以来,滨江都有培养世界级企业的情怀。对滨江熟悉的人会发现,这个地方不仅招引大企业,也向很多创新型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伸出橄榄枝。滨江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曾经说过,“如果你有好技术、团队,需要资金、场地等,滨江愿意投入,跟你一块成长”。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怀,让滨江被许多创业者所青睐。

去年秋天,蔡泽源把一手创办的意享网络科技,从香港搬到了滨江的海创基地。

64岁的他,既自豪于自己这把年纪还出来创业,也认为把公司搬到杭州滨江,是一个明智之举。“我跑过很多城市,选择这里,是因为我看到了这座城市这几年来的信息经济发展。这里的互联网市场很大,互联网人才也多”。

“到2025年,有百家上市公司”,是滨江给自己定的一个目标。

为了这个目标,滨江甚至成立了企业上市培训基地,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培训经费,来做上市资源培植工作。

细数滨江的企业,不难发现,已经有许多行业巨头,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吉利……

不过,在滨江区委书记詹敏看来,“滨江不仅要有大企业,让滨江更值得骄傲和期待的,是有一大批好企业形成的梯队布局。”

在最近公布的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名单里,滨江籍企业一共有9家,大华就在其列,另外还有海康威视、新华三、宇视科技、中控科技、恒生电子、信雅达、银江股份、士兰微等。

短短二十多年,滨江还是一个少年。如今,已经有42家上市公司、104家新三板企业、7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这位少年的怀抱里聚集。

这些企业里,不少都已经活跃在世界市场上,比如,吉利的汽车、阿里巴巴的速卖通、新华三的大数据等。

改革开放,是一种包容的气质。滨江鼓励在本土成长的企业“走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杭州制造”,甚至也舍得在滨江成长、壮大起来的企业,搬去其他地方。

滨江的创新创业,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气质——开放、创新、包容。多年来,这种气质,已经深深根植于滨江的改革创新、产业变革、人才集聚等各个方面。

@滨江所有民营企业

只要信心不被打碎

就一定能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杭州正在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这是一项没有休止符的系统性工程。

在当前形势下,民营企业可能或多或少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上周,滨江叫上银行、企业一起开大会,促进区内众多优秀民营企业与银行的精准对接,并发布了“新11条”政策。

“新11条”政策相当实在,“对症下药”地帮不同类型的企业,解决了最关键的资金问题。比如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企业发行债券、做大做强区属担保公司等。

会上,滨江区委书记詹敏给各位民营企业家们打气——

越是在困境时期更要坚定信心。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不论是企业、政府、银行以及社会各界,只要信心不被打碎,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越是在困境时期更要看到机遇。

杭州提出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这与滨江的产业发展高度契合。在原有物联网、互联网、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基础上,滨江新谋划了智能制造供给小镇、金融科技小镇,将在城市数字化持续加码,向企业开放更多数据,建设更多应用场景,帮助企业解决市场示范、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问题;我们也将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正在谋划医健小镇,力争实现数字经济与生物医疗大健康两大产业双轮驱动。

越是在困难时期更须合力破难。

面对经济发展的困难,滨江将坚定不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决支持企业作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依法保护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持续深化以“最多跑一次”为主导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深化“随叫随到、服务周到”服务理念、深入推进“百名干部联千企”“走亲连心”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建安 通讯员 余小平 宋桔丽 摄影 徐青青  编辑:吴阳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