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挑战18年,时代在变迁,学生观念大不同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8-22 07:40   

15天的反思,大学生到底能做什么

当年,15天的生存挑战对屠佳影响深刻。

“把我从高高在上的象牙塔里打了下来。”屠佳说,当时他们很多队友都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出去之后才发现自己其实学艺不精,该用的时候发挥不出来,比如,碰到老外,英语对话都完成不了。”

屠佳的一位队友,从深圳回校后,开始苦学英语,“像打了鸡血一样。”

2015年到西安参加生存实践的王一开说,曾以为,作为研究生,总可以靠自己的专业技能找到工作,“可是当天步行27公里后也没找到工作后,才发现,自己引以为豪的专业此时百无一用。”

“即使是大学生,如果没有一技之长,这个社会也没有位置给你。”那次之后,屠佳一直在思考,“大学生到底能做什么?”

2003年,保研成功的屠佳决定缓修一年,报名参加团中央的支教活动,前往广西龙州支教,“做这件事,我也是带着当年生存实践时的疑问,想着作为大学生,是否能做一点不同的事。”

当年出发前,屠佳的父亲突然病逝,在一番纠结和挣扎后,她最终选择带上妈妈一起去了支教地,在那里支教了一年。

“我回答了自己的疑问。有时,你改变不了时代,也不用改变自己,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推动改变。”

同样是在那一年,结束深圳之行的陈仁伟觉得自己最大的改变,是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

“每一个在底层奋斗的人,都是有梦想的,要尊重他们,从最底层做起,并不丢脸。”

不要浮躁和狂妄,学会反思。这是17年前的陈仁伟体会到的,他一直记到现在。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吴朝香  编辑:郑海云
返回
浙师大“50元,在陌生城市生存15天”暑期活动已有18年,700多位学生见证社会变迁这个暑假,浙江师范大学,21岁的大二学生洪守杰和他的队友们一共36人完成了一次生存挑战:每人50元,在深圳生活15天。比洪守杰早一年参加生存挑战的戴靖浩,当年去的是昆明,他在大量求职网站上投简历,到达昆明后,一家家去面试,面试七八家后,最终在一家培训机构找到工作。蓝詹宁的队友、体育教育专业的戴靖浩在一家培训机构找到了一份篮球教练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