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杭州新杭州 说声“谢谢”都不同!杭州话 为啥这么五花八门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8-05 08:19   

龙井茅家埠那几个村

口音为何不一样

“杭州方言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杭州市是浙江省最大的城市,但杭州话却是吴语当中最小的方言小片。”徐越说,“属于吴语太湖片杭州小片,是分布范围最小、使用人口最少的独自成片的方言。”

“前面我们提到了北方移民与当地土著悬殊的比例,但这是有范围的,这个范围就是杭州十城门内。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环城东路、环城北路、环城西路和钱塘江之间的范围。”徐越说。

“杭州十城门”,说的就是南宋时期杭州城的十个古城门。在民间文学中,这十个城门外的景况,被编成了杭曲大调流传了下来,成了人们了解当时杭州城繁华的侧写:武林门外鱼担儿,艮山门外丝篮儿,凤山门外跑马儿,清泰门外盐担儿,望江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清波门外柴担儿,涌金门外划船儿,钱塘门外香篮儿,庆春门外粪担儿。

但这些是城门外的情况,“十城门外通行的是余杭方言,属吴语太湖片湖州小片。从今天杭州人仍把余杭方言称为‘枪篱笆外头的话语’,余杭人则把说杭州话叫作‘打杭白儿’的情形看,城内城外的语言界线曾经是十分分明的。”

至于现在的杭州,“与别的城市不同的是,杭州下辖的大部分地方说的都不是杭州话,比如余杭话属于湖州小片(苕溪小片),萧山、临安属于临绍小片,而建德、淳安则是徽语。”徐越说,“当然,随着城墙的拆除和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展,杭州方言的通行范围早已突破了原先的范围,但其核心仍然保留在上城、下城、西湖、拱墅和江干这5个老城区的街区部分。”

徐越教授告诉记者,除了老城区外,杭州西南郊区北高峰、棋盘山和五云山一带的山坞里散落着七个说杭州方言的村子:茅家埠、双峰、灵隐、满觉陇、龙井、杨梅岭、梅家坞。这些村子的语言与城墙的拆除无关,是“枪篱笆外头的杭州话”,其成因有待进一步考证。

这六十多年

杭州话的变化很大

不过,任何语言都是在不断发展演变的。通过各种调研,徐越发现,长期处在周边吴语包围之中的杭州话,在与周边吴语越来越密切的接触中,发生了变化:“新派的杭州话在吸收了周边吴语的某些读音后,逐渐趋同于周边吴语。”

徐越表示,杭州市区,自宋以后还经历过许多次的人口结构变化,其中有四次,改变了市区人口的结构。

一个是1957年~1959年,大跃进时期大批农民进城做工,市区每年净增5万多人;

一个是1961年~1964年国民经济调整期间,城市职工被精简,4年间从市区迁出了23.92万人;

一个是“文革”期间,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每年递减2万人左右;

一个是改革开放以后,知青返杭,1979年一年就迁入了5.24余万人。

徐越认为,这些市区人口流动呈现出了两个明显的特征,一个是迁出市区的都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等到一二十年后返城时,他们的杭州方言已经不同程度受到了周边吴语的影响,变得不再“原汁原味”,而这种方言很自然地影响了下一代;二是迁入杭州的大多是周边吴语区的人,尤以绍兴人居多,杭州话里“杭州萝卜绍兴种”和绍兴话里“经济人断勿得杭州路”的俗话里都有影射。

徐越告诉记者,老派杭州话里原本有不少的官话特点,但新派杭州话出现了趋同于周边吴语的“逆向演变”。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陈淡宁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