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景区工作人员分析三大因素:气温、水深和流速
昨天,杭州三潭印月小瀛洲岛内的西湖水域,近3万平方米结冰。江志清/摄
本报讯 7年没看到了——昨天,杭州三潭印月小瀛洲岛内的西湖水域,近3万平方米结冰。
今天会不会继续这样结冰?常年在西湖边工作的江老师说,很有可能。
但凡下雪的日子,杭州人的朋友圈里西湖雪景美图无数,三潭印月湖面结冰的,却很少见。昨日,陈先生在湖滨二公园买了70元的空调画舫票儿,笃悠悠到小瀛洲岛荡了一圈,拍摄到了珍贵的岛内“田字水域”结冰的图片:“平时在湖边拍鸟比较多,今日发了兴。想来岛上看看雪。湖心亭不能登岛,那就来西湖上最大的这个岛逛逛吧。”
岛上游人稀少,平日里排队留影的“三潭印月”石碑边上,也只五六个人头。小岛走一圈,西北角风尤凛冽。西湖游船公司工作人员说,昨日游客量大约六千人次(黄金周可达4万人次)。
这小岛6万平方米大,岛中心画了田字,田字的四个口,都是湖水,水域占小岛面积的60%。昨日上午10:30,这3.6万平方米的水域中,大约80%结了冰,冰有两三毫米厚。
“湖面变成了固体的那种绝对宁静,游人看了,心中获得一种特别的安宁,”江先生拍摄了很多小瀛洲雪景图,“像这样湖水大面积结冰的日子,总有六七年没有看到了。上一次是2010年12月到2011年1月的那段时间,也是气温零下三四摄氏度。”
热心读者提供的1977年西湖结冰的老照片。
说起西湖结冰,老杭州们总会提起1977年的冰西湖。
“不论哪个年代,落雪最冷的日子,能到灵隐寺吹箫、湖心亭看雪、走路到三潭印月拍照的,都是风雅人士。”今年69岁的老杭州张先生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当年他住大学路38号,大雪冰冻多日,泡烂了家里老房子风火墙的墙根,一堵墙整个塌掉了。
推荐阅读:
为什么1977年之后,全湖结冰就不再可见呢?
西湖景区工作人员说,气温没那么冷、水深不一样、流速不一样,这大概是三大原因吧——
首先是气温。1977年那时,日最低气温在零度以下的,保持了大约10天。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的气象历史资料记载有一组数据:1976年12月26日-4℃、27日-5.1℃、28日-5.8℃、29日-4.7℃、30日-4.4℃、31日0.5℃;1977年1月1日0℃、2日-0.2℃、3日-2.5℃、4日-6.2℃、5日-8.6℃、6日-8℃、7日-2.9℃、8日-0.2℃。今年到目前为止,寒冷还没有持续那么长时间。
其次是水深。解放后,西湖这么多年来历经23次疏浚,建国后三次,分别是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和本世纪2002年。1977年西湖大结冰,刚好是疏浚之前,平均水深不及现在西湖平均水深2米多。水量越大,越不容易结冰。你看,西湖大水域,昨日就没有结冰吧。
第三是流速。西湖1982年开始引水,西湖水域管理处虽然并没有对流速的监测,但是目前西湖引水,一月一换。今日的西湖流速,跟1977年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流速快,则不易结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