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上只有序号没有姓名 记者 严嘉俊 摄
丁云川说了一些想法——
杭州历史上,大战争不多。一次,是元末明初,张士诚攻陷杭州城。但说“野冢坟”是明代的,时间太早了,不太可能。
第二次,是清代时,太平天国太平军在九里松、西湖上发生过战斗。之后,太平军守杭长达两年三个月。其间,守杭的太平军,为阵亡兵士筑墓冢,也是有可能的。
既然是清军和太平军的战争,那么是不是也有可能,建墓的是清军呢?
丁云川又举了很多资料。根据《武林掌故丛编》记录,同治年间,左宗棠在清理杭州遗骸时,曾建有“义烈遗阡”,在西湖南北两山都有,“南山在净慈寺左松居庵,有三十六大冢;北山在岳王庙右仁寿山,有二十一大冢。”但从头到尾,西湖山里的这个“野冢坟”,都没有记载。
所以,丁云川推断,“野冢坟”可能是和清军作战的太平军留下的。
根据记载,太平军在杭州时,与清军发生过激烈战斗,西湖上、九里松一带都曾有过,太平军伤亡不少,太平军还在棋盘山(和里鸡笼山相连)上扎过营。
历史上,太平军曾先后几次大战杭州。
据《杭州历史大事记》记载,第一次是1860年2月27日,忠王李秀成为了“围魏救赵”之计,率七千人从安徽奔击湖州,直驱杭州城下,扎营于棋盘山、万松岭等地。在山岭上遍插太平军战旗,日夜击鼓鸣金……3月19日一举攻入杭城,至3月24日,太平军“围魏救赵”之计成功,当日夜里就撤出了杭州。
第二次,1861年10月28日,忠王李秀成率军二十多万,又来了。在清军的炮船夹攻下,太平军伤亡蛮大,一度退到了九里松。后来,一路曲折才在12月31日攻入城内。
第二次进杭州城的太平军,占领了2年3个多月(1861年12月29日至1864年3月30日)。其间,太平军救济安抚难民,从嘉兴运米发给难民,又借钱给贫民谋生。而且,殓葬死于战火、户主无力埋葬的尸体。
丁云川说,很可能,“野冢坟”就是这个时候建的。
丁云川的理由有这么几个——
据《杭州通鉴》:“太平军占领杭州后,推行乡官制度和《天朝田亩制度》,有的地主被杀,有的逃亡外地。于是乎,有的山林和田地,成了无主的了。”以此推断,建“野冢坟”的山当时可能已经是无主山,太平军又曾在这一带驻扎过,比较熟悉。
镇守杭州的太平天国听王陈炳文,与李秀成是一起攻打杭州的,亲眼目睹不少太平军兵士阵亡,很有可能会为他们建冢墓。
太平军的兵士,大多是农民兵,又是战场上阵亡,姓啥名谁可能也无从查考,所以有多少阵亡兵士就收多少,没有姓名就以数字罗列,所以才有“左边×××号”“右边×××号”。
石碑用的是“严州青”石材,比较普通,价格低廉。
市园文局表示,目前,墓葬群没有太大考古价值,但先列入市文保点,先行保护起来,以后会开展勘探调查,先摸清楚整个墓葬群的范围,接下来再查找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