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城市,杭州这么做
杭州构建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终身教育体系,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在内的15年“大义务教育”理念,目前全市高等教育入学率达59.78%,在册“大学生创业企业”数达8126家,创历史新高。
搭建了城乡覆盖、全民共享的学习服务平台,杭州现有图书馆、博物馆、剧院、基层文化中心等400多个,加上随处可见的“漂流书亭”和450余个农村文化礼堂,已经基本形成了城区“15分钟文化圈”。
近年来,杭州还开展了载体丰富、内容创新的全民学习活动,比如连续举办五届“杭州学习节”,先后推出了“市民悦学体验点”、“水上流动书吧”、“运河河畔书屋”、“十大学习港”等活动。
杭州还充分挖掘整理本土文化的学习资源,中国西溪湿地博物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杭州西湖国学馆、胡雪岩故居、中国良渚文化博物馆等都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目前“第二课堂”活动基地,已达111家。
另外,还创建了各界参与、类型多元的学习型组织,提供了全面系统、措施有力的学习政策保障。
杭州人好学,推动学习城市建设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杭州终身学习研究中心主任徐小洲说,杭州目前已基本建成“3L”终身教育体系。
所谓3L,指的是学习时间全覆盖(life-long)、学习地点全覆盖(life-wide)、学习内容全覆盖(life-deep)。与之配套的,是以“6W”(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带着主动学习意愿,能够通过任何方式获取任何必要信息)为特征的学习体系,一座“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市正在形成。
这样一个教育和学习体系的建立,有三个不可或缺的条件。“首先是政府高度重视,杭州市从2002年就开始推学习型城市的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布局;其次是整体建设的大投入,终身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它涵盖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终老的一生学习,需要大量的软硬件支持,比如网络建设、移动端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性设施;第三,杭州市民学习的积极性高,杭州人好学,这是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根本动力。”
徐小洲说,杭州人好学,不仅体现在求知和考试方面,与生活、事业有关的内容老百姓都很关注,都乐于去学。“特别是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利用,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即使是菜场大妈也在用支付宝。”徐小洲说,杭州人创新性学习的意识是很强的,这对推动杭州从二线城市走向一线城市,成为一座国际化都市意义重大。
“杭州已经成为全国知识创新中心、技术转化中心,杭州人的好学,杭州人的终身学习能力,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徐小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