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这就是国际学习型城市杭州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11-17 08:20   

今年5月,上城区的马先生夫妇拿到了全国第一张星级家长执照。

11月10日,2017年杭州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在富阳区开幕。从2005年起,这是杭州市连续第13年举办这些学习活动。

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去年1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正式批准杭州市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杭州成为全球首批、全国首个加入该网络的城市。当年11月15日,该网络第一届成员大会也在杭州召开。

今年9月19日,第三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在爱尔兰科克市举行,来自80多个国家、地区的700多名城市代表出席,杭州等16个城市被授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学习型城市奖章”,杭州是中国唯一获奖的城市。

这个分量十足的奖项,是对杭州这么多年来不断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肯定和褒奖。近年来,杭州已基本建成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体系,一座“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市正在形成。

进出社区学院的

最小的8个月,最大的97岁

杭州上城区社区学院是全国终身教育节的创始地,这里也颁发出了全国第一张终身教育券。在社区学院大门口,挂满了各种牌匾,比如“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去年,上城区还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拿到了“省级示范学习型城市”称号。

上城区社区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继明对钱报记者说,社区学院是一个大课堂,能满足市民终身学习的需求。“来我们这里学习的,最小的只有8个月大,由家长带着来做成长测评。年龄最大的已经97岁了,这位大伯一周来一次,学习的积极性一点不比年轻人差。”

陈院长说,如果算上社区学院与区妇保、街道“三优”中心开展的对孕妇进行的胎教活动,杭州的孩子还未出生,终身教育就已经开始了。

社区学院专门为老年人开设的培训班,多达50多个,每年吸引了1500多位老人前来上课。78岁的陈大伯,4年前迷上太极拳,当时,学院请来一位太极专家开课,太极拳和太极剑就成了周边很多老年人挚爱的一项运动。

学院开设的课程五花八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有常见的茶艺、插花,还有养老护理、月嫂培训、催乳师等服务性课程。

陈继明说,学院有个明确的定位,就是“市民家门口的学校”,没有边界,没有围墙,没有终点。“民呼所学,我应所教。”陈院长说,只要老百姓有学习需求,就会尽力满足,“比如我们的月嫂课程,这是常年开班的,9天一期,来上课的学员有不少是从外地拖着行李箱来的。”

这里还提供学历教育。学院的一位戚老师说,她教过一个班,全部是环卫工,“他们很多人只有初中学历,一旦他们通过考试拿到成人高中的学历证书,回去单位就给涨工资,退休待遇也会提高。所以,大家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基本都不会缺课。”

家长可以考“家长执照”

地图搜搜就能找到学习点

现在,每年到上城区社区学院实地学习的,大约有5万人次,更多的市民选择了网络等学习方式。

“今年5月,杭州上城区发出国内第一张星级家长执照,开创了家长持证上岗的先河。”陈继明说,目前“星级家长执照”平台注册家长已超过3万人,线上视频课程点击数已突破14万,线下学习活动也超过了1.1万人次,拿到执照的家长数已近2000人。

市民沈女士对钱报记者说,儿子今年上幼儿园,刚入园就遇到麻烦,不想去幼儿园。对新手妈妈来说,真有点不知所措。“幸好家长执照里的课程帮了不少忙,比如,课程里就教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可以让孩子对幼儿园充满憧憬。如果一味强逼,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阴影。”

沈女士几乎把0-3岁的家长课程看了个遍,自己也取得了3星级家长执照。实际上,“家长执照”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孩子0-15岁的整个成长阶段。沈女士可以一边学习,一边陪伴儿子长大了。

这个平台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学习。“时时能学,处处可学,这是学习型城市的一大特征。”陈继明说。

今年10月15日,上城区还推出了终身学习地图,“我们整合了当前所有的学习资源,一共有300多个学习点,这些点都在这张地图上,市民想学什么,只要点一点搜一搜就可以了。”

钱报记者试着搜“葫芦丝”,地图上马上跳出4个学习点,每个学习点都有详细的地址、联系人、电话和学习时间等。陈院长说,“学习地图已经成为杭州市民学习、互动、交流的一个平台,很多课程一推出就被抢光,供不应求。”

 

建设学习型城市,杭州这么做

杭州构建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终身教育体系,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在内的15年“大义务教育”理念,目前全市高等教育入学率达59.78%,在册“大学生创业企业”数达8126家,创历史新高。

搭建了城乡覆盖、全民共享的学习服务平台,杭州现有图书馆、博物馆、剧院、基层文化中心等400多个,加上随处可见的“漂流书亭”和450余个农村文化礼堂,已经基本形成了城区“15分钟文化圈”。

近年来,杭州还开展了载体丰富、内容创新的全民学习活动,比如连续举办五届“杭州学习节”,先后推出了“市民悦学体验点”、“水上流动书吧”、“运河河畔书屋”、“十大学习港”等活动。

杭州还充分挖掘整理本土文化的学习资源,中国西溪湿地博物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杭州西湖国学馆、胡雪岩故居、中国良渚文化博物馆等都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目前“第二课堂”活动基地,已达111家。

另外,还创建了各界参与、类型多元的学习型组织,提供了全面系统、措施有力的学习政策保障。

杭州人好学,推动学习城市建设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杭州终身学习研究中心主任徐小洲说,杭州目前已基本建成“3L”终身教育体系。

所谓3L,指的是学习时间全覆盖(life-long)、学习地点全覆盖(life-wide)、学习内容全覆盖(life-deep)。与之配套的,是以“6W”(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带着主动学习意愿,能够通过任何方式获取任何必要信息)为特征的学习体系,一座“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市正在形成。

这样一个教育和学习体系的建立,有三个不可或缺的条件。“首先是政府高度重视,杭州市从2002年就开始推学习型城市的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布局;其次是整体建设的大投入,终身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它涵盖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终老的一生学习,需要大量的软硬件支持,比如网络建设、移动端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基础性设施;第三,杭州市民学习的积极性高,杭州人好学,这是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根本动力。”

徐小洲说,杭州人好学,不仅体现在求知和考试方面,与生活、事业有关的内容老百姓都很关注,都乐于去学。“特别是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利用,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即使是菜场大妈也在用支付宝。”徐小洲说,杭州人创新性学习的意识是很强的,这对推动杭州从二线城市走向一线城市,成为一座国际化都市意义重大。

“杭州已经成为全国知识创新中心、技术转化中心,杭州人的好学,杭州人的终身学习能力,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徐小洲说。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梁建伟 通讯员 项洁月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