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存着全浙江1580盒非遗申请材料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9-30 10:47   

“一河串百艺”平台硕果多

当天,三场活动从晨曦微露持续到华灯初上,速记就有53000多字。

压轴的是“一河串百艺”设计分享会,三个竹编流派、三个非遗传承创新基地逐一亮相,颇具“华山论剑”的意味。

竹茶具

竹伞

70岁的叶道荣,浦江道荣竹编掌门人,竹编作品“乌镇82座小桥”多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去年还指导制作了G20杭州峰会外宾礼品“水滴状拎包”。

古稀老人也感受到新变化:“现在消费好起来了,便宜、质量一般的东西国外都不要了,喜欢好的东西。”

如何抓住消费升级的机遇?安吉竹编匠人郭建平打破常规,推出与皮混搭的船形包:“传统竹子有季节性,冬天感觉比较冷,竹编与皮混搭更时尚,寓意大运河上一帆风顺。”

现场聆听的姑娘突然感慨了一句:“真美,配我那件衣服一定很漂亮。”

去年,稀捍行动杭州基地落户拱宸桥畔,这家民间非遗保护组织的创意让人“脑洞大开”。最经典要数对羌族刺绣的保护传承,这原本是羌族妇女劳动间隙完成的民间工艺品,汶川地震后因为外出务工,渐渐不做了,留守儿童越来越多。

联合创始人米成说,“秀她所绣”公众募款项目随后启动,起初只需每人认领一个羌绣口袋帮助绣娘。结果,不断有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还被认领到时尚品牌服饰,羌绣图案被拓印到耳机、化妆品甚至星享卡上。像“花丝”镶嵌工艺、金陵金箔手艺扶持还吸引玛莎拉蒂参与。

拾百艺匠人社则与2000多位新匠人建立合作,把非遗工艺再设计后对外输出,产品更符合新的消费审美。

最后亮相的是拱墅区“一河串百艺”非遗传承创新基地,这是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拱墅区文广新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共同创办的合作平台。面向三类群体:设计专业学生;非遗大师和设计名师;老字号企业和有志参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

基地聘请非遗传承人当顾问,通过比赛激发创作灵感,出过不少成果。携手王星记搞创新,设计的“钱塘西子”对扇销售近6万元;联合天堂伞共同开发的“竹雨伞”拿下IF设计奖,该奖项被誉为“设计界奥斯卡”,西湖十景、运河文化都上过伞面,仅伞面是《大鱼海棠》主题的去年就销售148万。

今年,基地在“竹雨伞”基础上打造了木心伞,一把因极致工艺和稀有材料可以用一辈子的伞,面向中高端消费群体。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潘杰 通讯员 杨于佳 汤臻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