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游荡”、“江口夺食” 身边的钱塘江,你真的了解吗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7-09-13 07:10   

    下沙、慈溪都是“江口夺食”而来

    从唐宋经明清、民国到而今,浙江一直在修筑海塘。

    “上世纪初,水泥刚刚引入中国,就被用在了修筑钱塘江大堤上。”邢云说,在水泥出现前,其实老祖宗们当年用石头修建的海塘还是很有智慧的。

    现在的萧山仓前、新湾一代,在清代还是滩涂,但已开始有人移居。为了防浪挡波,移民往往每到一地就会修建海塘。从新湾往北,邢云在图上指出了好几道海塘旧址,“不止是萧山,杭州的下沙、宁波的慈溪,都有大片的土地,是民众通过海塘从钱塘江的‘嘴里’抢来的。”

    清代以前,由于防潮技术还不够发达,钱塘江沿江两岸一直饱受潮水冲击。面对潮水,一般还都是采取“退”的战术。

    “当时有句话,叫‘贼偷勿算,火烧一半,坍江全完’,沿江百姓最怕的,就是滩涂被潮水冲垮。”邢云形容说,一个浪头就可以吞噬两岸居民一辈子的努力。当时还有人提出要在杭州湾建一道大闸,利用钱塘江高潮差带来的潮汐能发电,这样一来还可永绝潮患。但幸运的是,最后并没有那么做。

    随着防潮技术的提升,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对钱塘江大规模的固本强基,让水患日益减弱,同时也进一步固化了钱塘江河道的基本格局,控制了其“南北摇摆”的习性。“过去,我们想的都是怎么去控潮,甚至说是去消灭涌潮。但现在我们的目标是要保护钱塘江涌潮这一特殊的自然现象。”

    邢云说,近年的杭州湾大桥、绍嘉大桥在施工前,已经就修桥对涌潮的影响做了详细的研究,“政府主管部门要求,钱塘江河口的重大涉水工程要尽量减小对涌潮的影响。”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陈伟斌 见习记者 俞任飞 实习生 杨媛媛 文/摄  编辑:余彦君
返回
蜿蜒曲折的钱塘江,安稳地在杭州城下流淌。作为浙江的母亲河,虽然就生活在江边,但我们对她的了解似乎又很有限。 钱塘江的河道从古至今一直如此吗?钱塘江涌潮是如何而来?对钱塘江的治理又是何时开始的?